目前分類:信仰告白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在不同的機緣下跟幾位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失敗主義」這個字眼非常意外地出現了許多次。

所謂的「失敗主義」,不外乎認為任何改變現狀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將會以失敗做結,因此放棄努力的一種狀態。

而提到「失敗主義」,總讓我想起以前所讀到的一個關於經濟學思考成功要素的故事:

==============================
若問到:「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有哪些事情是造成一個人成功的要素?」經濟學家的回答是,有四個要素會左右人的成功與否,分別是稟賦(endowments)、選擇( choices)、機運(opportunities)和努力(efforts)。

不過,在其中,人無法決定自己的才能與出身,因為稟賦是命定的;人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因此選擇是不確定的;人也無法總是把握住機會,因為機會的出現是不可預期。因此,人若要成功,唯一能掌握住的只有「不斷地努力」。

然而,經濟學家卻又追問:若成功的要素有四,那麼這四個要素難道都同等重要嗎?在仔細思考後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不確定哪個要素最重要,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在大多數的狀況下,「努力」這個要素,往往是最不重要的。
==============================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有人問:「基督徒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自己所遭遇的苦難?」其實最好的答案,或許就是跟他分享舊約聖經中「約伯記」的故事。

事實上,人類遇到大多數的「苦難」,或許都是我們自找的。飲食不健康、作息不正常,導致的身體疾病;開車不專心,走路不看路,導致的肉體傷害;對人不誠懇,做事不用心,導致的人際關係疏離……。很多不順或不幸的事情其實我們都可以找出出於自己疏忽所造成的因果關係。但有時候就是有些我們不瞭解為何苦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這中間又透露出什麼訊息呢?

今天證道的許牧師要我們不要逃避苦難,並且:「切記主的恩典夠用!」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主日禮拜,是由"中華基督教內地會"的汪維青宣教士來傳講話語。汪宣教士最特別的是,她雖然頂著高學歷(美國的工程博士),卻自願深入基層,為所謂三低(低學歷、低收入、低社會地位)群體傳揚福音。

而為何三低群體能接受這位高學歷份子的傳教,據她的說法是,因為透過發生在她身上曾經歷過的一點小苦痛(甲狀腺癌),讓她得以能跟同樣有著苦難不順的基層群體分享。

而根據她的分析,佔了七成的三低群體,接受基督信仰的比例卻低得可憐,而且由於不固定的工作時間,使得他們幾乎都無法固定參與主日禮拜。而目前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已信基督徒們,卻又無法體貼三低群體的心,甚至會無心之中,傷害了他們,使得對三低群體的傳道更加地困難。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因為統一教教主文鮮明去世的新聞,讓我稍微關注並思考了一下韓國新興宗教(或曰似而非之異端)興起原因,也在心中嘗試性地提出了社會科學式的假說來解釋。

結果,今天主日禮拜主講的林春雄牧師就說到:「那些異端教派之所以會興起,是因為那些"假的",倒比我們這些"真的",做得還像是"真的",也因此就顯得我們這些真的,倒似是假的了!」

阿們!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