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半島局勢變化牽動台灣命運

董思齊/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2018年的427日,在睽違十一年之後,南北韓領導人再次會面。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跨越38度線訪問南韓總統文在寅,兩人在板門店南韓所屬的「和平之家」簽署了名為《為促進韓半島(朝鮮半島)和平、繁榮、統一的板門店宣言》。透過直播影像的呈現,當日的會面留下了許多有意義的歷史畫面。根據韓國媒體報導,不少南韓民眾則在看到金正恩牽著文在寅的手,短暫地跨越38度線到北韓的領土上時,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淚。畢竟,還在幾個月之前,沒有人能想像可以見到這番和平的景象。而金正恩委員長在訪問板門店南側和平之家時,於訪客芳名錄上所留下「和平的時代,站在歷史的起點上」之文字,更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板門店宣言》的意義:韓民族的民族自決宣言
  而由南北韓領導人所共同發表,共計3條與13款所構成的《板門店宣言》,其旨意在於表達南北韓希望能開創一個不再有戰爭的新的和平時代的意願,南北韓雙方並針對「發展南北關係」、「緩和軍事緊張形勢」、「構建和平機制」達成一致共識。綜觀這份文件由三個環環相扣的理念所構成:其一、韓半島事務應由韓民族共同努力來完成;其二、南北韓將共同努力緩解區域的緊張局勢;其三、南北韓將建立永久和平機制並共同終結不正常的停戰狀態。而為傳達南北韓的交流不會像是過去兩次南北高峰會談一般僅是一次性的會面,雙方甚至在內文傳達了文在寅總統將於秋天訪問北韓的訊息。
 
  雖說這份文件並未直接處理各方所關注的北韓核武議題,南北韓亦未能簽署和平條約,更有不少人懷疑北韓是否能認真實踐宣言之內容,但南北韓領導人的會面,確實讓緊張已久的韓半島局勢有所降溫,因此《板門店宣言》仍獲得不少正面的評價。只是,儘管南北韓這兩個國家希望能以對等,同時又符合「民族自決」的精神來處理韓半島事務,但這份「和平宣言」中所提及的各個部份能否真的實現,除了這兩國的主觀意願之外,仍受到周遭大國極大之影響。特別是「中-朝關係」,以及「美-韓關係」,仍舊是影響現階段影響北韓核武問題以及韓半島未來最大的變數。
 
中、美兩國對韓半島事務的影響力
  中國對北韓有多重要,我們透過即位後從未出訪的金正恩,卻在舉辦「文金會」與「川金會」兩次重要的峰會前夕,兩度出訪中國拜會習近平主席就可看出。在此之前,有許多人認為若南北高峰會談(文金會)和美朝高峰會談(川金會)先後實現的話,中國將會被邊緣化。然而,雖不知是由那一方主動邀請促成會面,亦不清楚雙方會談的實際內容,但習金兩度無預警的會面,應證了中國仍舊擁有能實質影響北韓的實力,或者至少顯示出北韓無法無視於中國的存在。這意謂著,不論北韓希望與美國達成何種協議,都會希望能獲得中國的支持,或至少希望不要被中國所反對。
 
  而對韓國來說,則是在北韓核武危機日益升高、美國與北韓關係越來越緊張之際,希望能透過實際上的行動,在韓半島事務上獲得一定的主動權。因此,文在寅總統希望能夠透過與北韓關係的改善,全力促成北韓與美國的對話,突顯韓國仍是在處理韓半島事務不可或缺的協調者的角色,同時讓「發展南北關係」與「構建韓半島和平機制」,以及「實現韓半島無核化」等議題之間,形成良性的輪迴關係。只是我們亦可以看出,對南韓來說,其實並無獨自與北韓簽訂任何改變韓半島現狀的協定之能力。而南韓的主張與提案,自然是極力希望獲得美國的支持,抑或至少不要被美國所反對。
 
  美、中大國持續在韓半島發揮實質的影響力,而南北韓又希望能展現其自主性的兩個前提之下,這使得《板門店宣言》僅能提出宣示性的外來目標,而無法明確訂定時程。關於北韓核武議題的處理,只能留待美朝高峰會談來處理。
 
美朝會談的難解習題:無核化的程序
  只是美、朝兩國對於「韓半島無核化」以及確保「北韓體制安全」的順序與處理方式之間有著極大的想法差距。特別是近來美國對於北韓核武器議題逐漸採用「永久性、可查證且不可逆的無核化(PVID)」的說法取代之前「全面、可驗證且不可逆轉的無核化(CVID)」的表述,同時又宣佈單方面廢除與伊朗簽訂的核子協議,在在顯示川普總統希望北韓能先實現「無核化」之後,再解除對北韓的經濟制裁與進行補償並以此確保北韓的體制安全(利比亞模式)。
 
  然而,對於北韓來說,長期以來以「核武與經濟並行」、「與美帝平起平坐對話」以及「完成朝鮮半島統一」做為一貫的戰略目標。即便外界認為北韓願意與南韓和美國對談主因在於經濟制裁的壓力越來越沈重,但北韓主張的則是北韓已獲得長程導彈技術與核能力,也因此才有機會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對談。因此,北韓屬意的,絕不會是無條件的直接廢核,而比較可能是把無核化進程加以切割,邊確保獲得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之下,才邊進行無核化所需要的各項程序。
 
  但正因為北韓過去曾反覆操作這種將議題進行無數切割的「薩拉米香腸戰術」,這使得美國並不容易接受北韓與過去類似的提案。此外,北韓亦主張包括美國從南韓撤出核戰略資產、美韓聯合軍演時停止出動戰略資產、保證不使用常規武器及核武器攻擊、將停戰協定轉變為和平協定,以及美朝建交……等五大棄核條件,因此日昨以美韓仍持續舉行軍演為藉口,單方面終止與南韓的高層會談,連帶也釋放出不惜中止美朝會談的決心。而事實上這種「雙暫停」的想法,體現了中國對處理北韓核議題的主張,亦應證了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
 
韓半島局勢變化對台灣的影響
  然而,美朝會談是否能如期順利展開,最重要的還是得看事前雙方是否能先達成彼此都認可的有效的決議。特別是若會談結果無法讓川普總統滿意,將大幅降低會談舉辦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雖然美朝會談的主角是川普跟金正恩,但這場會議仍舊演變成為美、中角力的場域,也無可避免地將連帶影響到東亞的局勢。
 
  由於兩韓的和解與對話,使得許多人不免聯想到兩岸議題,雖然聯想到的主題與焦點可能有所不同。大抵上,兩韓峰會之後造成兩種與兩岸關係的聯想:其一,認為兩岸應該效法兩韓,透過對話來進行和解,同時共同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其二,認為兩韓破冰和解之際,兩岸或許將取代韓半島議題成為東亞區域的熱點。
 
  關於第一種聯想,就其性質來說,乃是一種應然面的想法。認為台灣跟中國應該透過談話,解決爭議並謀求和平。事實上對台灣來說,基於維護區域與世界和平之理念,絕對願意與中國展開對話。然而,南北韓的峰會所展現出的,是兩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之元首,在兩國採取對等、互信,以及相互尊重的態度之下所展開之會面。若缺乏對等與互信、互重之條件,兩國將無法獲得和平宣言之成果。特別是中國始終強調一中原則,同時到處對台施壓之下,增加兩岸和談的難度。
 
  而第二種聯想,就其本質來說,則是一種實然面的觀察,也是台灣必須謹慎面對的課題。韓半島議題的進展,勢必將牽動美、中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消長,而當美朝即將會談之際,除了影響北韓之外,增加對台灣的壓力,也成為中國可動用之選項。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不僅從軍事和外交,甚至是針對民間團體或NGO組織,開始增強對台灣的各項壓力。而給予台灣壓力,顯見是希望能以此來降低中方在與美方在進行貿易戰的同時,來自於韓半島上的雙重壓力。
 
  對台灣來說,由於過去發生在韓半島的重大事件(例如:甲午戰爭、韓戰),都曾實質地影響到台灣的前途與命運,也因此我們必須更加關注目前局勢之發展。特別是,台灣必須更加留意在目前韓半島政局中,中國所扮演之角色,以及其在韓半島上所獲得之利益得失,以此研判其對台灣採取不利行動之時機與可能性,慎防台灣的國家利益在此過程中受到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