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了一則新聞報導,標題為:「한국 실업률 극증이 근정적인 이유(韓國失業率激增肯定的理由)」,內容頗有意思。

這則報導指出,依據韓國政府所公布的最新資料,韓國今年二月的失業率達到3.9%,創下近四年來的最高值,比一月的3.2%高出許多,但有趣的是,研究韓國經濟的相關機構卻認為,韓國失業率的提升有其值得肯定之處:因為這代表經濟回溫之下,開始出現新的就業機會,而由於求職者的大量增加,才導致失業率的突然攀升。

這是個什麼樣的邏輯呢?如果經濟好轉應該失業率會減少才對,怎麼反而導致失業率的激增呢?
⋯⋯
事實上如果單以「失業率」的統計數字來看,比起其他OECD國家動輒超過十以上的失業率來說,韓國的失業率相對來說是非常低的,低到完全無法如實反映其就業市場上求職的困難度。

一般失業率的簡單計算公式如下:失業率 = 失業者 / 經濟活動人口 (勞動可能人口 – 非經濟活動人口)。韓國的計算方式與其他國家並無不同之處。但若從這個公式來看,韓國的失業率之所以長期以來不算太高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存在著大量的「非經濟活動人口」。

在韓國,非經濟活動人口中除了無工作意願者之外,還包括了進行求職準備者、準備公職考試者、就讀碩博士班、家戶勞動人口,和自營商家戶內的無給薪勞動工作者。亦即,是否有積極尋找工作的意願,成為定義是否為失業者的重要判準,這使得韓國的失業問題被嚴重低估。若從勞動雇用率來看(雇用率 = 總就業者 / 勞動可能人口),韓國的勞動雇用率低下才能反映真實的就業困境。

如果說這則新聞所主張的是:「積極求職者的大量增加,使得失業率提高,但求職者增加的原因,則是因為感覺景氣有所好轉提升。」其背後真正所反映出來的現實其實是:韓國面臨著「無就業的成長」困境。

由於資源過度選擇性地集中於財閥,使得韓國在經濟不斷成長之下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就業市場。而過於強大的財閥經濟,壓縮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強調勞動雇用彈性的新自由主義思維,則造成大量非正規職的出現,導致就業的穩定性降低。

上述這些都是造成韓國整體雇用率低下、非經濟活動人口激增,以及貧富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但顯然地,即便政府高舉著「經濟民主化」的大旗,韓國至今仍舊難以解決此種因財閥經濟結構所導致的就業不易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