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國的「386世代」(當時三十歲、八零年代入大學、六零年代出生),已經變成「486世代」的同時,在其之後的下個世代,也因此成為了所謂的「397世代」(目前三十歲、九零年代入大學、七零年代出生)。
由於「386世代」在求學的過程之中,大量參與學生運動以及社會運動,因此或多或少荒廢了他們的學業,並且養成了激進支持進步陣營的態度。但相較之下,承接在其後的 397 世代,其接受高中與大學教育的時期(九零年代),早已不再有如此強力的學運與社運氛圍,因此他們不大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而耽誤了學業;而在整體家庭經濟力量提昇之下,他們也成為消費力量的主力。只是出生在沒有學運以及經濟快速成長背景下的「397 世代」,並沒有如預期一般,轉而趨向支持政治上的保守勢力,相反地他們比先前的 386 前輩們,更加地支持政治上的進步陣營。
如果探究原因,或許只能以「生不逢時」來形容韓國「397 世代」的遭遇。首先,397 們在大學畢業要進入職場時,剛好經歷了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成為就業最艱困的一代。其次,當其好不容易在社會上站穩腳步,想要買房購屋之時,卻遭遇到房價的高點,好不容易籌足頭期款貸款買房之後,卻又遭遇到房價隨時可能泡沫化的危機警訊。加上對於未來的不安與不確定性,使得 397 對於保守勢力所造成的現狀結構更加的不滿。
在以下這個圖表之中,我們可以看出379世代的不安感與其政治傾向(本圖出自朝鮮日報的新聞:”분노한 30대, ‘이것’ 때문에 야당. 진보 성향?” 憤怒的三十代,為了 ’這個’而成為支持在野黨/進步的傾向?)
首先,圖左中間的黑色圓圈,顯示目前三十歲左右的 397 這一代,人口數目為812萬8301人,僅次於四十歲的那一代。而圖左下方的直條圖則是各年齡層中,對於未來感到不安的比例,其中以三十歲這一代的比率最高,達到26%。而這樣的不安,反應在投票上面就是在選舉上對於進步陣營的支持。
右邊三個圖由上而下分別是三次選舉的投票傾向。由上而下分別是:2010年的首爾市長選舉、2011年的首爾市長補選,以及2012年的國會議員選舉。其中,黑色的長條圖柱,代表397在選舉中,支持進步派候選人的比例(黑色條柱左邊則是支持保守派候選人的比例,其餘世代別也是左邊為保守派支持比例,右邊為進步派支持比例)。
相較於已經站穩腳步且開始偏向保守心態的486世代,以及忙於進行求學與求職活動的下一個世代,397世代等於是在政治立場與投票行動上,最堅決支持進步陣營的一個世代。然而,由於其所支持的進步陣營,在十年的執政過程之中,前五年遇到了金融風暴,開始了傾向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轉型;後五年則由於國會中朝小野大,無法開展與庶民經濟相關的經濟民主活動。因此支持進步陣營的動力也隨之下降,這可以從二、三十歲青年歷年投票率的每況愈下中可以得知。
其實,朝鮮日報的這則報導,就是要影射「397世代」是因為「經濟因素」才支持進步陣營的。然而,雖說 397對於進步派的支持的確是出自於對於既有社會結構的不滿,但進步派執政時期,卻沒辦法改變這個狀況,甚至還深化了固有的經濟結構,這才是真正讓「397 世代」感到絕望之處。甫出社會時就遇到經濟上的艱辛,在社會生活過程中又體驗到政治上的無助,這也難怪「397 」會成為韓國社會中,最憤怒與最不安的一個世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