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下午臨時接到寰宇新聞的採訪邀約,要我簡單談一下對韓國電影「屍速列車」(釜山行)大受歡迎的看法,並談談台灣電影產業所面臨的困境。

由於對方只需要一點訪談畫面,錄影的時間很短,因此我只就「目標市場」的設定,簡單地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的論點主要有二:

一、台灣影視娛樂業目前的目標市場大多鎖定「華語市場」,而為滿足這個設定並將產品銷往華人最多的中國市場,不論是演員、劇情、場景或對白,都加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在此狀況之下,使得台灣的影視產業無法受到本土視聽者之支持與喜愛;

二、目前韓國電影成功之處,除了目標市場設定全球市場之外,更努力地用盡各種方式嘗試讓自己成為市場主流。而韓國電影業為衝入主流市場,其中有三次的嘗試值得注意:1.採取好萊塢製作規格的「漢江怪物」;2.直接找好萊塢一線影星當主角,並包裝成好萊塢電影的「雪國列車」;以及3.引用西方電影文化中的喪屍主題,融入韓國要素,因而大受歡迎的「屍速列車」。但不論是採取何種嘗試,最重要的是,先要能吸引本國人的購票觀看。因為,幾乎沒有一個能在海外市場獲取成功的電影,不是在本國先受到歡迎的。

因為時間不多,有一個部分其實沒來得及提到,那就是:電影「釜山行」與動畫「首爾站」的關聯性,其實是韓國文創產業OSMU(one source multi-use)的很好例證。

事實上先前已有從網路漫畫衍伸出的電影(例如:偉大的隱密者)與電視劇(例如:未生),而這次動畫(前傳)與電影(後傳)的連結,則成為非相同劇本,而是劇情相互補充說明的不同領域文創商品成功地互相拉抬彼此聲勢之有趣嘗試。

但能讓兩作品都受到矚目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所訴說的故事本身是「有趣的」。而韓國影視產業說故事(storytelling )的技巧越來越成熟之下,跨領域的產品越來越能分頭進擊。

從韓國影視商品受到海外成功的事例來看,台灣影視產業若要成功,至少必須要能做到:1.本土觀眾願意花錢入場看本土電影;2.影視產品的目標市場必須嘗試以各種方式邁向國際而非執著於本土或華語市場;3.挖掘有趣的、且不拘泥於是否為本土的故事題材,並且嘗試用不同領域的文創產品來訴說有趣的故事。

人口數為台灣兩倍以上的韓國,影視業者都認為本土國內市場狹小,因此相關商品得用盡各種方法,勇敢嘗試走出國內並邁向國際市場。那麼,人口不到韓國一半的台灣,若有意發展影視產業,能不思考如何做出更積極地走向國際的作為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sdsc 的頭像
    heisdsc

    知韓識韓不哈韓,比較研究為台灣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