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美朝高峰會談的意義與臺灣的機運
董思齊/臺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在眾人驚嘆聲之中,韓國平昌冬季奧運以及冬季殘障奧運會終於落幕了。不過,世人感到驚嘆的理由,並不僅是因為場上運動員們精彩的表現。更多的驚嘆聲,則是來自於圍繞著北韓核武議題上,相關國家的外交斡旋之上。韓半島議題從去年劍拔弩張的形勢之下,眼看將舉辦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談,甚至將進行第一次美朝高峰會談。
猶記去年,整個東北亞區域壟罩在北韓核子試爆與長程導彈試射的陰影之下。2017年,北韓一共進行了一次核子試爆以及十五次(共計二十枚)的導彈試射。其中,甚至有兩枚試射的中長程導彈越過日本領空上方。而對北韓來說,2018年則是其值得紀念的建政七十週年,因此各方亦預期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勢必將會更積極地鞏固完成其核武研發之計畫。為此,聯合國進一步提昇對北韓的國際制裁強度,除開始針對原油供應、石油產品和海外勞工上做出更多的限制,也強化任何個人、企業與組織對北韓進行援助行為時的「二級制裁」。與此同時,美方對北核問題的強硬派立場逐漸顯現,甚至逐漸醞釀出不惜對北韓象徵性的非核設施,施以懲戒性攻擊的「踢小腿」(kick in the shin)或「流鼻血」(bloody nose)戰術,加強對北韓壓迫的氛圍。
然而,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之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2018年的開始,展開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外交攻勢。在其新年賀詞中,雖然釋放出核彈按鈕就在其桌上的強烈訊息,但另一方面卻又祝賀韓國舉辦冬奧成功,表示將派員參與冬奧。其後更開通已中斷一年又十一個月的南北韓板門店熱線。南韓總統文在寅則是把握這個契機,與北韓展開磋商與對話。最後,在南北韓的攜手之下,雙方共同促成了由北韓派遣大批加油團與文化藝術表演團隊訪問南韓,同時派出女子冰球選手與南韓共同組隊,以及南北韓選手共舉以韓半島圖形為標誌的「統一旗」參加平昌冬奧的成果。
正當各國好奇,當平昌冬奧結束之後美韓隨即將展開軍事演習,而在韓半島緊張局勢勢必升高之下,北韓將如何應對之際,南北韓的關係突然出現了突破性的發展。3月5日,文在寅總統所派出的特使團到北韓訪問後立即與金正恩會面,雙方隨即達成四月底將在板門店南韓這一側的「和平之家」進行第三次南北高峰會面的協議。而結束訪北行程的南韓特使又立即飛往美國,並向川普總統轉達金正恩願意會面的訊息。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川普總統竟隨即表達願與金正恩會面的意願。而為了與金正恩會談,川普總統甚至撤換掉在處理北韓與俄羅斯議題上,與其意見相左的國務卿提勒森,同時重新布局其外交與國安團隊。這顯見川普總統對與金正恩會面的首次美朝高峰會談有著高度濃厚的興趣。
事實上,距2007年第二次南北高峰會談已隔十一年。在這十餘年間,由於南韓政府大多處於保守派政府執政之下,而北韓亦經歷權力由金正日轉移至金正恩的政權轉換時期,這使得大部分的時間裡,南北韓皆處於關係斷絕之狀態。因此文在寅與金正恩的會面,對於南北韓來說都是重要的突破。而在過去的歷史中,美國現任總統亦從未與北韓領導人進行過會面。過往,最接近促成美朝高峰會談的唯一一次機會,乃是在2000年時,第一次南北高峰會面的四個月後,時任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的趙明祿訪問華盛頓,並與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舉行會談;而彼時的美國國務卿歐布賴特則訪問北韓與金正日舉行會談。遽聞,當時雙方曾希望能促成首次美朝高峰會談,並試圖簽署北韓停止生產遠端導彈的相關協議。但最終美朝高峰會談只停留在傳聞,而雙方領導人並未能有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因此,此次北韓願意在確保體制安全的前提之下,與美國進行高峰會談;而在北韓已被美國列名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的同時,川普總統願意與北韓領導者會面,共同商討包括北核議題在內的韓半島問題,使得首次美朝高峰會談顯得意義更為重大。若從會談的主題來看,為實現美國與南韓的韓半島無核化主張,以及滿足北韓維繫體制安全之需求,第三次南北韓高峰會談的主題應該會集中於討論南北韓關係之改善、韓半島無核化,以及韓半島和平機制之構建……等議題;而極有可能實現的第一次美朝高峰會談,則將會集中討論在北韓核問題的解決,以及如何確保北韓體制安全保障這兩大課題之上。
為實現這兩場高峰會談,不僅北韓開始展現出自制之姿態,美韓也選擇低調進行後續的聯合軍演。因此,即將召開的南北韓以及美朝高峰會談,顯見有助於舒緩韓半島的緊張形勢。不過,對臺灣來說,在這兩場高峰會面的背後更值得注意的則是美國國家大戰略的變化,以及與之連動的「美中關係」之改變。
事實上,川普總統原本在「美中貿易失衡」以及「北韓核武問題」這兩大議題上,對中國有著極大的期待。雖然中國在川普總統訪問北京時,做出與美國90億美金的合作協議以及2535億美金的投資合作協定;而中國亦加入了聯合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行列。然而,對川普總統來說,顯然不甚滿意中國所作的付出。與此同時,原本被視為沒有大戰略的川普總統,亦逐漸形成其具體的國家安全戰略。他在2017年11月的亞洲行訪問前,提出了「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之主張,而在同年12月所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書之中,進一步闡釋了「印太戰略」的重要性與具體作法。
在該報告書中指出,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大國構成的戰略競爭,對美國繁榮和安全產生了核心挑戰。因此,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注點不是恐怖主義,而是與這兩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而由於印太區域覆蓋了印度西海岸到美國西海岸的大面積海域,乃是世界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強勁之地區。美國在建國以來,就希望看到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區。因此,美國將繼續保持對印太地區軍事部署的前瞻性,以此保證美國能夠阻止來自對手的威脅,並在必要時擊敗對手。
以此,在對中國逐漸失去耐心以及構築自身安全大戰略的同時,美國在韓半島事務上,終於選擇忽視中國的角色,準備直接跟北韓談判。其後,川普總統宣佈對中國的商品課徵關稅,選擇展開對中的貿易戰爭,並打算對世界貿易組織提告,控訴中國違反貿易法。而原本被預測美國參重兩院全票通過,但為了不刺激中國,因此美國總統應該會採取不批准也不否決,待其自動生效的《臺灣旅行法》,川普總統亦主動為其進行簽署表達支持之意。而在該項法律通過之後,首位訪臺的美國官員,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則在參與美國商會2018謝年飯活動致詞時提及:「我們能夠確定臺灣的民主制度及其相關發展為整個印太地區樹立典範;我們可以確定美國、臺灣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一同合作,加強本區域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我們可以確定美國對臺灣人民、他們的安全和民主之承諾無比堅定」。
上述的情勢發展之中,我們可以見到在韓半島事務上美國開始忽略中國,而美中戰略競爭關係確立的同時,出現了臺美合作以及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事實上,自由民主的臺灣,未來在美國,甚至是日本的印太戰略上,勢必有很多角色可以扮演。臺灣將以民主作為價值基礎,協助保衛區域自由、開放的共同成果。因此臺灣必須把握此機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與週邊自由民主國家共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同時為自身創造出更多的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