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在凡是不分黑白先問藍綠的台灣社會氛圍之下,比起直接進行台韓的比較政治研究,我越來越習慣先把韓國的個案寫清楚、講明白。因為,即便不比較台灣的個案,讀者也能夠感受到我想進行比較的意圖。這也是某種超克藍綠的方法吧。

===================================

回顧韓國積極推動 FTA 簽訂的歷史,我們必須注意到的一點是:這並非在單一政府任內所為,乃是歷經金大中和盧武鉉兩任進步派政府,以及李明博與朴槿惠兩任保守派政府以降,一貫的對外經貿政策。

亦即,這種積極擁抱全球自由經濟的態度,是保守黨與進步黨對於解決韓國經濟問題的共識,而且這樣的態度並不會因政權的輪替而有所改變。不過,三權分立的韓國,在積極推動韓美 FTA 協商過程之中,韓國總統其實不僅掌握行政權,在洽談當時連國會也是由執政黨佔國會多數。

這就是為何 2006年的盧武鉉總統,可以同意美方所提出的四項談判前提,在僅召開一場公聽會之下隔天就直接宣佈開始進行談判,而過程中還不斷地堅持協商過程與內容不能公開。盧武鉉政府此舉,讓當時身為最大反對黨的大國家黨開始批判宣稱「參與政府」的非參與性,國會中也首次出現了催生「通商程序法」的訴求。

然而,韓美 FTA 在十四個月內就完成協商簽訂之後,隨即在美、韓兩國的民間與國會都掀起重簽的要求聲浪。此時,打著「CEO大統領」的名號並宣示達成「747目標」的李明博,在民眾對進步派十年執政的不滿之下,贏得總統大選。而在隔年的4月國會議員選舉中,執政黨又在國會選舉中獲得過半數選票。亦即,此時執政的大國黨又再次同時擁有了行政與立法兩權。

自認為挾著民意高支持度的李明博總統,一方面不斷加速國有事業民營化的腳步,另一方面則為了促成韓美 FTA 的通過,宣佈將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但,這又是一個未事先告知民眾的政策決策,因為,不論檢疫標準以及開放進口牛肉的年齡以及部位,完全未事先宣告與知會韓國民眾。

這一次,終於引發了反美牛與反韓美 FTA 的大型燭光示威。自2008年的5月2日開始,透過網際網絡的連結,越來越多韓國民眾站出來抗議韓國政府的行政獨斷。持續數月每天都有十來萬的示威群眾佔據了街頭,而在6月10日紀念六月民主大抗爭的活動中,估計全國超過了百萬人(首爾估計約有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在這樣的社會抗議背景之下,國會最大反對黨民主統合黨議員,亦開始提出了制定「通商程序法」的立法要求,主張通商談判的過程中必須具備「透明性」。

從整個歷程中來看,不論是進步派亦或是保守派政黨,只要是非執政時,都曾提議要求要提高貿易談判過程的透明性,希望以此凸顯立法機關的地位與重要性。但不論執政的是哪個政黨的總統,都會希望迴避立法權的監督,特別是只能做一任的韓國總統,在沒有再選連任的壓力下,更習慣以行政獨斷的方式來推動其政策。而這樣的不透明黑箱作業方式所引起廣大民眾的抗議壓力,使得韓國政府不得不開始放低姿態,與民眾進行溝通。此外,有選舉連任壓力的立法機關,更因此不敢輕易地為政府所提出的政策放水通行。

最終,執政的保守黨佔據多數的韓國國會,通過了通商程序法的立法。不過,事實上這個法案的通過,與李明博政府希望能儘速完成韓美 FTA 的批准通過有關,亦即執政的保守黨以「通商程序法」的立法完成,換取在野黨對韓美 FTA 國會批准通過的同意權。因此,韓國目前這套規範通商談判與協定過程的法律,是在曲折的過程中所催生出來的。

但此法的出現,卻完全符合韓國民意的依歸,除了確保立法機關的監督權,還大大提高了行政機關進行外交通商談判的透明度,並且加入了公民參與的可能性。而韓國政府也因此調整了推動 FTA 的政策方向,除了後續的經貿協定必須依照程序法來行之外,亦將推動主力改為先妥善進行對內的協調與宣傳,而並非一昧地加快對外談判速度。

以上,簡述了韓國通商程序法出現的背景與過程。事實上韓國所經歷的這段歷程告訴了我們,當民選政府自以為挾帶了絕對民意,不願意傾聽民眾的心聲與其所關心之事,亦不願意使用透明、合理、公開與參與的方式讓民眾支持其政策作為時,在別無管道之下,民眾只好走上街頭,並且用行動告訴政府該怎麼做。

順帶一題,在韓美 FTA 進行的過程中,韓國主流的保守派媒體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直接把反韓美 FTA 以及反對美國牛肉進口的活動,貼上了親左的標籤。亦即主流輿論塑造出這是由一群有心的左派政黨人士所煽動的反美式威抗議,這群人「逢美必反」同時「反美必左」。

看看韓國曾經發生過的事例,再想想台灣目前的狀況,真令人不得不感慨:「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