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韓國的政黨政治自1945年韓國民主黨創立之後分為自由黨(右派)與民主黨(左派)以來,期間除了1961年五月以及1980年十月,因為軍事獨裁,兩次解散了所有政黨,但基本上一直維持著兩大黨的政黨體系。

由於對南北韓的分裂體制的期望與想法有所不同,因此保守派與進步派的第一個重要分野在於其對北韓的態度。保守派政黨反對共產體制,外交政策上面親美,經濟上面要求經濟成長;進步派政黨同情共產體制,外交政策上面反美,經濟上面主張社會平等。而由於朴正熙時代開始,大量啟用嶺南出身的人士,經濟開發上又著重嶺南地區的(慶尚南北道)工業開發;與此相對的,湖南地區(全羅南北道)的開發就顯得遲緩,並且不受重視。因此,地域主義也就此成為韓國政黨政治中的重要變項。

由於保守派與進步派的立場差異,使得代表保守政黨的後人與代表進步政黨的候選人,在對北、經濟、福利與教育政策上面,都有非常明顯針鋒相對的現象。這也使得意圖以第三勢力突圍者,必須要有能力在上述的對北、美、成長主義與平等主義、地域主義之間的兩極分化中,找到一條可以被大眾接受的第三路線。

雖說政黨、政見以及候選人,是一般所熟知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三個主要因素,但實際上,政策政見對於投票行為的影響似乎是最小的。然而,透過政策的立場與主張,其實可以反應其政治光譜上的位置以及候選人本身的特質與包袱。此外,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該國政治的熱議題為何,因此仍值得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各候選人的政策主張為何。
 


聯合新聞在9月16日報導了年底總統大選三個主要候選人的政策比較( "박근혜-문재인-안철수 주요정책비교" 朴槿惠、文在寅、安哲秀主要政策比較),透過三位候選人在經濟民主化、福利政策、福利政策財源如何籌備、教育政策還有對北政策上過去的立場發言,整理出政策比較的圖表。

朴槿惠、文在寅、安哲秀主要政策之比較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還是將此表格翻譯為中文:



經濟民主化方面,新世界黨的朴槿惠仍舊認為需要透過企業的資金投入,因此不應限制金融業跟產業界的資金流動;但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以及獨立候選人安哲秀則皆認為應該限制大企業的資本與擴張。

而就福利制度來看,朴槿惠以及文在寅各維持原先政黨立場。新世界黨對於福利制度的限制比民主統合黨要多,基本上民主統合黨認為要全面實施,新世界黨則希望有所限制,這也是造成前首爾市長吳世勳下台的原因。但安哲秀對此點只能含糊已對,強調要有階段性與針對性。

福利擴充之下,錢從哪裡來?民主統合文在寅候選人的立場是堅決地劫富濟貧,而朴槿惠所代表的新世界黨則含糊已對,以免得罪有錢人。安哲秀的主張則介於其中。

至於教育政策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文在寅所提出的「盲目採用制」,這是為了杜絕學閥與學霸的現象,文在寅提出了在就業時禁止填寫出身學校的主張。安哲秀則提出在家教育的政策。

最後在對北政策上,則是明顯地看出文在寅站在金大中與盧武鉉的肩膀上,主張繼續與北韓交流,朴槿惠則未多加闡述。至於安哲秀則是批判進步派對北政策的不透明性。

基本上,新世界黨的朴槿惠跟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候選人,仍維持著保守vs.進步,針鋒相對的政策立場。獨立候選人安哲秀則偏向進步派主張,但對進步派太過激進之處進行了批判。

然而,在政策主張中,決勝點或許還是在民生經濟方面

由於韓國兩極化的現象持續惡化,對於經濟民生的想像,也開始朝兩極發展。基本上沿著年齡的軸線,發展主義主張者與社會公平主張者的對立也逐漸尖銳化。而如何解決民生經濟問題,則有擁抱財閥與反對財閥兩個方向的主張。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親北的盧武鉉或是親美的李明博,都完全無法解決這樣的對立狀況,也無法讓韓國民眾感覺到經濟數字成長對日常生活的幫助,因此才出現了希望能超越保守與進步模式的彌賽亞式的新領導人期望。只是,仔細看安哲秀的政策立場,其實是批判多於實際建設計畫。這雖然凸顯了學者長於批判的長處,卻也展現了缺少實際行政能力的缺點。

此外,朴槿惠和文在寅都有其必須去面對的過去包袱。朴槿惠在積極發展經濟成長的政策下,如何化解民眾對其父所帶來的「政經鬱著」結構的責難?文在寅大力主張盧武鉉路線,成為盧武鉉第二時,如何化解民眾對民主十年無止盡且不則手段的親北質疑?這是新世界黨與民主統合黨所背負的原罪。但安哲秀雖然沒有過去沈重的負擔,但同時也就代表沒有特定方向的保障。要如何說服民眾跟隨他進行看似浪漫的政治實驗,則是其應面對的最大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