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 年的 11 月 13 日,我正式地告別了 4 年又 8 個月的韓國研究生活。下面的照片是在梨大後門對面的巴士站前面,三、五個好友陪著我一起等候前往仁川機場的 6002 號空港巴士時,望著巴士來的方向所拍攝的照片。


 
那天雖然艷陽高照,但空氣卻是格外異常地冰冷。對於離別,並沒有太多的激情與感傷,但心裡終究是感到萬分不捨。而那不捨之情,也許是因為那還沒看夠的銀杏與丹楓美景、或許是起因於那彷彿暫停住時間的三清洞小巷,亦或是出自於那曾經與各式各樣身影交錯而過的生活空間。
 
兩年後的今天,韓國生活中經歷過的人、事、物仍牢牢地烙印在我的心裡,但也已逐漸「適應」台灣的生活。只是,一直都忘不了11月13日這一天。過了兩年後的今天,才知道原來在我去韓國之前,11月13日這一天對我而言也是個有意義的日子。
 




上面這張照片是民主統合黨的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在11月13日午後到位於鐘路區昌信洞,清溪川上的「全泰壹橋」參拜全泰壹銅像的照片。而11月13日正是「美麗的青年」全泰壹焚身逝世 42 週年祭日(「全泰壹橋」原名「楊柳樹橋」,在2010年11月13日時改為今日名稱)。

全泰壹是帶領韓國工運轉向激烈抗爭的重要人物。在清溪川旁的平和市場附近長大的他,眼見周遭紡織廠中童工與女工的悲慘遭遇卻也無能為力做出任何改變,因此時年 22 歲的他,決定用自焚來抗議南韓不公不義的社會。

無法繼續受教育的他曾說過:「如果我能有一個大學生朋友該有多好。」也在日記上寫到:「我一定要回去,回到我可憐的弟兄身邊;回到我內心的故鄉;回到我理想的全部–平和市場內的幼小童的身邊,我丟下我;我殺死我,我為了不離開你們,把弱小的我獻給你們。」

但令人感到嘆息的是,雖然全泰壹的精神一直長流,但時至今日,不公不義的勞動條件卻並未能如同全泰壹的軀體一般,化做灰燼。

全泰壹的故事,就是當年(2004年)讓我開始關注韓國工會運動,並且開始想要瞭解韓國左翼政黨的歷史,進而開始研究韓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主要動機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