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前(11月20日)韓國總統大選的選情一直維持著僵局的狀態,主要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民調三者對決中,呈現一大二中的格局,並且是由代表保守勢力的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領先。但在兩兩對決時,各項民調結果又幾乎可說是對泛進步勢力的在野候選人略為有利(無黨的安哲秀候選人)或至少平手(民主統合黨的文在寅候選人)的狀況。 因此,泛進步陣營若最終想要達到政權輪替的總目標,「整合」絕對是唯一的選項,而「候選人單一化」(韓國稱「整合」為單一化)便成為進步派陣營「口袋內的戰爭」。


SBS在11月20日公佈的最新民調支持度,而在兩者對決時,也是由朴槿惠取得領先優勢。

 

進步陣營的整合經驗

考察進步陣營最著名的整合事例有三次成功經驗:1.1997年總統大選時金大中(DJ,大中的英文縮寫)與金鐘弼(JP,鐘弼的英文縮寫)的政治協商(DJP);2.  2002年總統大選時盧武鉉(民主黨)與鄭夢準(國民統合21)的電視辯論會後民意調查;以及3. 201110月首爾市長補選時朴映宣(民主黨)與朴元淳(無黨籍)的民意調查(30%)+電視辯論會後的市民陪審團評價(30%)+國民參與競選選舉人團的現場投票(40%)等三次成功的經驗。

 

由進步陣營的整合經驗的變化趨勢中,我們可以確定在此次總統大選中安哲秀(無黨籍)與文在寅(民主統合黨)的整合若順利的話,將朝著「民意調查+α」的方式來進行。而其中的α則可能包括了:1. 陪審團評價制、2. 政策討論會方式、3. 專家評價制、4. 小規模手機投票競選、5. 候選人之間的談判以及6. 單純的民意調查方式。事實上,安哲秀與文在寅陣營的整合的確也朝著這個方向進行談判。然而,由於各種制度上的設定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合最終的結果,因此雙方亦圍繞在「民調問句的方式」、「民調進行的時間點」、「施行民調的訪談機構」、「受訪對象的排除條款」、「民調結果的有效無效判定」、「民調爭議的解決機制」、「民調之外的國民參與程度」……等整合的程序議題上,展開一連串互不相讓的攻防戰。

 

基於去年10月首爾市長補選時,安哲秀支持的朴元淳在整合過程中順利勝出,因此安哲秀陣營其實也偏向採用複合的方式來「擴大選民參與」,但礙於時間的緊迫以及為全國性的選舉,這使得2002年盧武鉉與鄭夢準的整合經驗反而成為比較合理的參考座標。而理解2002年的經驗,亦可幫助我們回過頭來看清楚目前文、安兩陣營的政治計算考量點為何。

 

第十六屆總統選舉中的進步陣營的整合過程 

在南韓第十六屆總統選舉中當時的政治條件下,其實不論兩兩對決或是三者對決,都是大國黨的候選人李會昌佔盡優勢。而在兩兩對決之下,鄭夢準的表現都比盧武鉉還要好一點。由於2002年與盧武鉉競爭的鄭夢準,因其身為2002韓日世界杯韓國方面組織委員會委員長之身份,該年韓國隊又破天荒的拿下世界杯的第四名,因此在選舉登記之前他的聲望相當的高,其所籌組的「國民統合21」也聲勢浩大。因此鄭在選舉開始初期,甚至還曾居於領先,到進步陣營候選人單一化時最多也僅落或後李會昌不到五個百分點,盧倒是差了十個百分點左右。 


第十六屆大選,到進步派候選人單一化之前的民調變化。圖上半部,深色實線為李會昌(이회창),淺色實線為鄭夢準(정몽준),虛線為盧武鉉(노무현)。引自中央日報當時的報導


 

就電視討論的效果來說,事實上是鄭夢準獲得了較高的評價。主要在於其提問與回答時,更加的具有攻擊力道與積極性,使得鄭夢準比盧武鉉顯得更為穩重,並且游刃有餘。因此在韓國蓋洛普的調查之中,認為鄭夢準表現比較好的有33.1%,盧武鉉則是28.4%;中央日報的民調中則是鄭夢準29.2%勝過盧武鉉的20.8%。然而,在兩天之後(24日)所進行的民調之中,盧武鉉卻反而以46.8%對鄭夢準的42.2%,贏得最後的勝利。

最終的整合結果

在電視辯論會六天之前(1116日),包括韓國蓋洛普(盧武鉉43.6%對鄭夢準33.7%)、 KRC(盧武鉉38.2%對鄭夢準35.2%, Media Research(虜武鉉46.1%對鄭夢準33.7%)等幾個民調中,都顯示出盧武鉉已經在整合中開始佔了優勢。根據中央日報事後所進行的民意調查,對於鄭夢準表現的比較好,但為何在決定整合人選時不選擇他時,有接近50%的候選人回答不曉得。過程之中的諸多禮讓,盧武鉉在兩個指定民意調查中,都獲得了勝利,成為在野陣營單一候選人。於此,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電視辯論會的表現,並不是選民們決定整合人選時的關鍵因素;其二,民調的進行不在電視辯論會後的隔日進行,使得討論時的表現影響降低。

 

整合後「一加一」一定會大於二?

若對照至今的發展狀況,我們可以發現本次的整合過程與2002年的單一化過程有許多類似之處。也有鑑於此,安哲秀陣營對於整合的內容與程序,就有更多的考量,因而造成目前整合過程的顯得不順暢與有所拖延。然而,由於韓國民眾對現任李明博政府執政的不滿非常明顯,因此只要能成為在野進步陣營的單一候選人,似乎就有非常大的機會能挑戰總統大位,因此在剩下最後一哩路的同時,文在寅和安哲秀自然都不會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

由於至今進步陣營仍舊無法決定出單一的候選人,因此使得選票的印製也存在著多種的可能性。

雖說目前多次與多家民調的結果都顯示,希望政權輪替的比例是高過希望執政黨繼續執政的比例,但考察韓國選民實際的投票行為,進步陣營的支持者(多為三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在近來的選舉之中投票率都明顯偏低;而保守陣營的支持者(多為五十歲以上)卻相對地投票率卻高出很多。值得一題是,雖說2002年的大選,最後盧武鉉得到了比整合之前多得了將近12%的選票,但事實上整合之後仍舊是大國家黨的李會昌佔有優勢。若不是在選舉日之前鄭夢準臨時發表了退出支持宣言,因而刺激了年輕族群的自主參與投票的話,單單只是緊靠著「單一化勝出的結果」,仍舊是無法讓盧武鉉獲得最後的勝利。

由於背後支持族群的差異性以及出自候選人陣營本位角度的思考,在目前總統選舉的雙層賽局中(第一層在進步陣營之內,第二層為進步陣營vs保守陣營),文、安兩位候選人優先考慮到的絕對只是如何先從進步陣營之中勝出。但是若誤以為只要「搓」出一位候選人來,就能夠自動贏得選舉勝利,因而不顧一切地爭取第一賽局中的出線機會,並導致進步陣營的分裂,那將導致與保守陣營對決時的全面潰敗。若以政權輪替為終極目標,那麼此次整合的重點就應擺在:如何透過整合的過程,想辦法刺激出「112」的效果,最終讓民調上的支持者,特別是年輕選民們都能出來投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