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本屆韓國總統大選選前情勢的最後一個完整看法,在內容沒有什麼修改之下,發表於想想論壇:「大對決韓國大選 倒數72小時」。

仔細計算一下,從十一月到目前為止,我總共在「想想論壇」上發表了七篇與本屆南韓選舉有關的觀察文章。而不用多做說明,相信許多人早已知道「想想論壇」是由民進黨前主席,台灣首位女性總統參選者蔡英文女士所創辦的網路論壇。儘管我的觀點的確與「想想論壇」的發刊詞相同,但選擇持續在「想想論壇」上發表韓國大選觀察文章的理由,主要卻不是單純出自於政治理念的考慮。三個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由於之前投書媒體的不愉快經驗,使我沒有太大的動力去分享韓國觀察。雖然,也可以努力以朝著成為專業部落客的方向來發展,但對我來說並無任何誘因。只是在有感於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台灣社會對於韓國事務的理解有著太多錯誤的認知,因此覺得如果有機會的話除了在自己部落格上發表之外,應該還是得透過某個管道比較有效率地分享我對韓國的觀察。原本我已經考慮重新投稿報刊雜誌,但恰巧在我寫完「朴槿惠參選總統的意含」一文後,剛好出現引介到想想的機會,因此最後就將該文發表在「想想論壇」上。

其二、在其他的報章媒體之上發表文章,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字數上的限制以及內容方向的修正,因此往往會面臨斷章取義,或是必須削足適履的困境。但不同於寫作篇幅固定的平面媒體,網路論壇在文字數量上比較有彈性;而「想想論壇」的賴主編給我很寬大的寫作空間,並且對內容不做大幅度的修正,因此讓我得以完整說明自己對於韓國選舉的觀察與想法。而這是在一般媒體上面做不到的,所以我就繼續供稿給「想想論壇」。

其三、「新聞報導」、「政治評論」以及「學術論文」是三種不同的寫作策略。新聞報導注重即時、政治評論需要廣度、學術論文講究深度,需要的寫作技能不盡相同。但是身為一個政治學研究者,在向大眾介紹韓國議題時,最困難的一點就在於,首先,自己得緊抓著學術的理論觀點來看現象;其次,得要先將大眾不熟悉的事實,用新聞報導的方式說明清楚;最後,還得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論述加以說明現象背後的邏輯。事實上,以如此方式完成的文章,要找到能發表的地方還真不容易。但這樣的作品,卻很適合放在想想論壇的空間裡面,提供台灣民眾觀察韓國之後思考台灣,並且想想兩國未來的機會。

基於以上三個理由,我陸續地將七篇文章發表在想想論壇之上。事實上這七篇文章的性質很不相同。第一到第三篇,乃是針對三個主要競爭者來寫他們參選的意義;四、五、六篇,討論影響盤勢的重要因素;最後一篇,則做出一個比較綜括性的分析。其中,第一篇類似政治評論;第三篇類似新聞報導;第二、四、五、六、七則是混和了兩者。但不論是哪一篇,寫作之際我都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我不是記者,不是政治評論家,而是政治學研究者的身份。當然,這個部落格中關於政治觀察的所有寫作,也都是出於同樣的原則。以下附上想想上面各篇文章的連結,供作留參紀錄。

、(11/06是「女人當家」還是「婆婆掌權」?──朴槿惠參選總統的社會意義
 本篇評論朴槿惠就算打著女性的形象,號稱是準備好的女總統,但事實上只是韓國保守父權主義邏輯的延續。  
 

二、(11/12安哲秀的「政治實驗」:韓國獨立候選人的美麗與哀愁

 本篇解釋「安哲秀現象」之所以出現的原因,其代表的意義,以及面臨到的困境。

三、(11/16文在寅的「命運」:「悲劇英雄的繼承者」還是「進步改革的開拓者」?

 本篇介紹原本沒有政治野心的文在寅,如何在偶然又必然的人生命運之下,成為民主統合黨的總統候選人。

四、(11/24整而未合:安哲秀退選的政治意義
 
本篇分析安哲秀自行宣佈退選的政治意義。事實上,除了本文所提到的政治後果之外,另有文章完整解釋政治動機
 

五、(12/04韓國總統選情關鍵:「397世代」投票意願(上)

 本文說明何謂「397世代」,並且解釋在面臨何種處境與遭遇之下,使得他們成為憤怒的世代。

 

六、(12/05韓國總統選情關鍵:「397世代」投票意願(下)

     接續上文,本文討論「397世代」政治效能低落以及不願意投票的原因,同時論述為何他們的投票意願會成為選舉的關鍵因素。


七、(12/16大對決韓國大選 倒數72小時
 本文解釋本屆韓國總統大選與過往的選舉有何不同之處?其發展理路與邏輯為何?並進行選前一週的選情評估,順帶討論影響選情的幾個變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