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這次韓國選舉的結果,若說沒有點失落感是騙人的。但失落感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朴槿惠的當選。畢竟,身為一個外國人只能恭喜與祝福朴槿惠的勝選,且完全沒有立場去譴責或批評她的當選。

因此,感到失落的原因乃在於:完整地目睹到韓國進步派,在黨內的競爭邏輯以及泛進步派內的競爭邏輯的雙層賽局之中,如何依著理性的考量,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將原本有利的選戰開局優勢用盡,最後以百萬左右的得票差距輸掉了選舉。

由於李明博施政的觀感實在太差,所以主張「政權輪替」的聲浪實在不小。但民主統合黨沒有更適當的人選,安哲秀的新政治雖然受歡迎卻又不願意接受「整合」的檢驗,朴槿惠雖然有爭議性但認知度卻最高,而相較進步陣營的未能整合,卻促成了反親盧派政治勢力再執政的新保守派集結。

整合的破局,使得氣勢轉向朴槿惠。緊繃的選情雖然拉高了投票率,但比起年輕族群,年長者在危機意識之下衝出了更高的投票率。這印證了,凡事,都是「比較」而來的。

不過,原本莫名惆悵的失落感,卻在看到一篇評論這次選戰結果的文章結語部份後,突然之間也覺得沒什麼好失落的了。

那段話是這樣寫的:「如果說第十八屆的總統是靠著四十歲後半以及五、六十歲那世代的人所選出來的話,剩下的世代則是要肩負起大韓民國未來的世代。只是,就算現在沒辦法選出我們要的總統,但我們無法就此放棄大韓民國的未來。」

突然領悟到,希望能有改變的人,其實是沒有放棄或是意興闌珊的權力。畢竟理想中的未來,得靠不斷地努力與爭取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