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上任以來,朴槿惠的「政府組織法」修正提案以及長官級人事任命案,持續在國會遭遇困難。令人好奇的是,既然朴槿惠所代表的新國家黨(新世界黨)在國會中為多數,為何「政府組織法」的提案與人事任命案會如此難以通過。
這其中,最大的關鍵點在於韓國的政治體制。總統制下的韓國,雖然總統擁有多項提名與任命權力,並且甫當選之下乃代表全國最新的民意,但是立法機關的國會,卻得扮演牽制與平衡的角色,因此在程序之下總統仍舊得與立法機關進行善意的協調與協商。
然而,出於個人的領導風格與行事作風,朴槿惠的行政團隊習於指揮命令卻疏於溝通協調。而其人事任命案的過程中,又透露出內部審查機制的缺陷,使得提名者在國會聽政會的過程中,遭遇到外部諸多的指責,在當場卻難以有效的說明回應。
事實上居於國會多數的新國家黨已經多所忍讓,並且盡量不提出質詢與杯葛,但在野的民主統合黨舉證歷歷,在民意檢視的壓力之下,讓新國家黨也無法強行護航放行。而近來新國家黨的國會黨團慢慢將矛頭指向青瓦台的幕僚,認為是幕僚作業上的疏失,並且希望能多國會進行溝通。
而在外有北韓軍事威脅的國家安全壓力之下,國防部長官提名的失敗使得朴槿惠政府只好先留任李明博任期末後的國防部長官。而由於與國會的「溝通不良」,使得朴槿惠的民意支持度已經有明顯下滑趨勢。

根據韓國日報的報導,韓國蓋洛普在三月18到21號的調查,認為「朴槿惠總統總統職權行使」行使的很好的人僅有44%。19%的受訪者認為不好,8%的人認為普通,30%的受訪者未回答。若與前幾任總統上任初期的聲望相較之下,朴槿惠的支持度是明顯的偏低。依據韓國蓋洛普對前幾任韓國總統上任當月所做過的相同民調顯示,金泳三與金大中的支持度為71%,盧武鉉為60%,李明博也還有過半的52%。
而民眾認為朴槿惠執政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事任命的疏失,未經檢証的人事任命(29%),此外還有「未與國民溝通,處理國政過於非公開與不透明」(11%),「處理國政不夠圓滑,準備過於緩慢」(10%),以及「未能實現競選政見,改變了競選時的主張」(10%)。
而3月25日又傳出被指定為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長的梨花女大教授한만수(韓滿秀,音譯),發表辭退任命聲明。其辭退之理由乃是不希望自己的人事審核過程延誤到政府政務的推動。韓教授的人事審核爭議,源自其曾長期服務於某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之經歷,並且媒體亦報導其有逃稅之嫌疑。
由於制度設計之故(依據去年五月的「國會先進化法」的制度改革,目前總統人事與組織案的通過門檻需要六成支持),組織改革與人事案之提名,必須更依靠國會中朝野雙方的協商與妥協。而此次在野黨對朴槿惠政府人事與組織案之杯葛,其實與過往政府並無甚不同之處,但佔國會多數之執政黨卻顯得無力與在野黨協商,這中間透露出執政黨的黨與府之間缺少了中間聯絡管道。
京鄉新聞標題為:"沒有第二人,沒有支援軍,沒有溝通……「三無之黨、青(黨府)關係」的批判聲"的報導中指出,過往盧武鉉政府以及李明博政府,在國會中都有死忠支持自己的親盧與親李勢力,並且之中有可以直接代表總統與在野黨進行協商的國會領導者。
但目前在國會之中,雖然有親朴人馬,然而親朴勢力中卻沒有足以代表朴槿惠總統意志的領導者。而新國家黨不具名的相關人士則表示,因為大家都知道朴槿惠不喜歡別人的出頭,因此沒有人願意出來擔任這樣的角色。
由於執政黨黨團並不清楚青瓦台對於國會中朝野協商的意見,因此也無法在協商中擔任主導的角色。如何改善「黨府關係」與「府會關係」,看來是朴槿惠總統欲推動其新政前的首要工作。
目前,韓國保守派媒體認為造成政治僵局的最大問題乃在於「國會先進化法」的制度設計改變。但我個人認為制度雖然有影響,但很大程度還是得規因於朴槿惠的領導方式與個人特質。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李明博剛上台之際,其實遭遇的處境不比朴槿惠輕鬆。當時國會最大黨仍舊是「開放的我們的黨」,而對於李明博小政府的「政府組織提案」,在幾番折衝之後,最終以小幅修改下通過。而之後的國會改選中,大國家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第二,「國會先進化法」的立法時點來看,剛好在本屆國會議員就職前後,而不論前一屆與這一屆,國會過半的最大黨都是保守派的執政黨,因此本法案乃是在執政的保守政黨主導之下,為了獲得國會選舉勝利所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
第三,總統選舉之後立即提出的「政府組織法」修正案以及人事任命案,代表的乃是最新的民意,因此除非有重大缺陷之處,在野黨即便掌握關鍵少數,其實仍難以強行阻止其推動新政。而依照立法之精神,此時重點將擺在國會朝野兩黨之協商過程;
第四,此次朴槿惠政府陷入政治僵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不願意為了政治的折衝而修正其政府組織法之提案,並且也不願意等候朝野的政治協商過程,而選擇直接訴諸於國民。此舉反而造成執政黨在國會中的感受到來自行政機關與選民的壓力。而其週邊人士對於受爭議之提名人選問題時的回應,又顯得過於傲慢,更降低了朝野協商之空間;
最後,執政黨黨團與國會議員,其實在遭遇在野黨杯葛時,已經動員黨團之力進行低調的軟性處理。但依照朴槿惠不尊重立法機關的態度,即便是將制度改回原本的過半通過,在目前執政黨於國會中只有些微過半,並且朴槿惠民意下降的情況之下,其實也很難完全依照朴槿惠政府的提案來順利通過。
這其中,最大的關鍵點在於韓國的政治體制。總統制下的韓國,雖然總統擁有多項提名與任命權力,並且甫當選之下乃代表全國最新的民意,但是立法機關的國會,卻得扮演牽制與平衡的角色,因此在程序之下總統仍舊得與立法機關進行善意的協調與協商。
然而,出於個人的領導風格與行事作風,朴槿惠的行政團隊習於指揮命令卻疏於溝通協調。而其人事任命案的過程中,又透露出內部審查機制的缺陷,使得提名者在國會聽政會的過程中,遭遇到外部諸多的指責,在當場卻難以有效的說明回應。
事實上居於國會多數的新國家黨已經多所忍讓,並且盡量不提出質詢與杯葛,但在野的民主統合黨舉證歷歷,在民意檢視的壓力之下,讓新國家黨也無法強行護航放行。而近來新國家黨的國會黨團慢慢將矛頭指向青瓦台的幕僚,認為是幕僚作業上的疏失,並且希望能多國會進行溝通。
而在外有北韓軍事威脅的國家安全壓力之下,國防部長官提名的失敗使得朴槿惠政府只好先留任李明博任期末後的國防部長官。而由於與國會的「溝通不良」,使得朴槿惠的民意支持度已經有明顯下滑趨勢。

根據韓國日報的報導,韓國蓋洛普在三月18到21號的調查,認為「朴槿惠總統總統職權行使」行使的很好的人僅有44%。19%的受訪者認為不好,8%的人認為普通,30%的受訪者未回答。若與前幾任總統上任初期的聲望相較之下,朴槿惠的支持度是明顯的偏低。依據韓國蓋洛普對前幾任韓國總統上任當月所做過的相同民調顯示,金泳三與金大中的支持度為71%,盧武鉉為60%,李明博也還有過半的52%。
而民眾認為朴槿惠執政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事任命的疏失,未經檢証的人事任命(29%),此外還有「未與國民溝通,處理國政過於非公開與不透明」(11%),「處理國政不夠圓滑,準備過於緩慢」(10%),以及「未能實現競選政見,改變了競選時的主張」(10%)。
而3月25日又傳出被指定為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長的梨花女大教授한만수(韓滿秀,音譯),發表辭退任命聲明。其辭退之理由乃是不希望自己的人事審核過程延誤到政府政務的推動。韓教授的人事審核爭議,源自其曾長期服務於某大型律師事務所工作之經歷,並且媒體亦報導其有逃稅之嫌疑。
由於制度設計之故(依據去年五月的「國會先進化法」的制度改革,目前總統人事與組織案的通過門檻需要六成支持),組織改革與人事案之提名,必須更依靠國會中朝野雙方的協商與妥協。而此次在野黨對朴槿惠政府人事與組織案之杯葛,其實與過往政府並無甚不同之處,但佔國會多數之執政黨卻顯得無力與在野黨協商,這中間透露出執政黨的黨與府之間缺少了中間聯絡管道。
京鄉新聞標題為:"沒有第二人,沒有支援軍,沒有溝通……「三無之黨、青(黨府)關係」的批判聲"的報導中指出,過往盧武鉉政府以及李明博政府,在國會中都有死忠支持自己的親盧與親李勢力,並且之中有可以直接代表總統與在野黨進行協商的國會領導者。
但目前在國會之中,雖然有親朴人馬,然而親朴勢力中卻沒有足以代表朴槿惠總統意志的領導者。而新國家黨不具名的相關人士則表示,因為大家都知道朴槿惠不喜歡別人的出頭,因此沒有人願意出來擔任這樣的角色。
由於執政黨黨團並不清楚青瓦台對於國會中朝野協商的意見,因此也無法在協商中擔任主導的角色。如何改善「黨府關係」與「府會關係」,看來是朴槿惠總統欲推動其新政前的首要工作。
目前,韓國保守派媒體認為造成政治僵局的最大問題乃在於「國會先進化法」的制度設計改變。但我個人認為制度雖然有影響,但很大程度還是得規因於朴槿惠的領導方式與個人特質。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李明博剛上台之際,其實遭遇的處境不比朴槿惠輕鬆。當時國會最大黨仍舊是「開放的我們的黨」,而對於李明博小政府的「政府組織提案」,在幾番折衝之後,最終以小幅修改下通過。而之後的國會改選中,大國家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第二,「國會先進化法」的立法時點來看,剛好在本屆國會議員就職前後,而不論前一屆與這一屆,國會過半的最大黨都是保守派的執政黨,因此本法案乃是在執政的保守政黨主導之下,為了獲得國會選舉勝利所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
第三,總統選舉之後立即提出的「政府組織法」修正案以及人事任命案,代表的乃是最新的民意,因此除非有重大缺陷之處,在野黨即便掌握關鍵少數,其實仍難以強行阻止其推動新政。而依照立法之精神,此時重點將擺在國會朝野兩黨之協商過程;
第四,此次朴槿惠政府陷入政治僵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不願意為了政治的折衝而修正其政府組織法之提案,並且也不願意等候朝野的政治協商過程,而選擇直接訴諸於國民。此舉反而造成執政黨在國會中的感受到來自行政機關與選民的壓力。而其週邊人士對於受爭議之提名人選問題時的回應,又顯得過於傲慢,更降低了朝野協商之空間;
最後,執政黨黨團與國會議員,其實在遭遇在野黨杯葛時,已經動員黨團之力進行低調的軟性處理。但依照朴槿惠不尊重立法機關的態度,即便是將制度改回原本的過半通過,在目前執政黨於國會中只有些微過半,並且朴槿惠民意下降的情況之下,其實也很難完全依照朴槿惠政府的提案來順利通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