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2002年開始至今,韓國的市民社會共自發性地發起過七次大型的燭火示威。



 
七次的燭火示威議題分別為:2002年,美軍裝甲車撞死女中學生事件的追悼集會;2004年4月間,反對通過盧武鉉總統彈劾案的集會;2004年12月,對密陽地區高校生對女中學生集體性暴力事件之集會、2004年11月開始的反對國家保安法示威;2008年5月開始的反美牛示威;2009年的龍山慘事追慕文化祭;以及最近自2013年6月開始至今的反國家情報院輿論造假事件燭火示威。

制度條件下燭火示威的由來
 
群眾自主性發起的大規模燭火示威,以和平的手段進行長期抗爭,對韓國政府或政黨帶來莫大的壓力,並且多次迫使韓國政府進行改革與順應民意的回應,可說是成果豐碩。不過,韓國公民社會團體的自發性抗議活動,選擇在夜間使用燭火來靜坐示威,並發展成為文化祭之活動,與過往韓國的法令制度有關。原本,過往韓國的《集會與示威相關法律》中,有著禁止夜間集會之規定(該法第十條)。亦即在日落之後到日出之間,除非事先報備並與警政機關首長約定遵守絕對會相關規定,不然禁止任何戶外的政治集會活動。

但這個規定,對於承平時期日間非得需要工作或上課的韓國民眾來說,等於限制其參與政治活動的可能性。不過,在該法的第十五條中亦規定,與學問、藝術、體育、宗教、儀式、親睦、娛樂、婚喪喜慶、國慶行事有關之集會,得不受該法第六條至第十二條之限制。因此,韓國的市民團體對政治或社會事件所發起的自主性夜間抗議活動,便逐漸演變成為以文化祭名稱包裝的燭火集會。

燭火示威的社會性格
 
雖然,過往韓國集會遊行法禁止夜間集會的規定,在2008年反美牛燭火示威之後已被宣告違憲,但此後韓國市民社會所發起的燭火示威,卻仍多維持著文化祭的外貌。而在集會場之中,則常可見民眾隨性集結,進行唱歌跳舞的活動,使得燭火示威在社會運動之外,亦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與此同時,大規模且具備影響力的燭火示威,慢慢第發展出一種多元化、去中心化,並且是以多個社會團體而非單一政治團體主導的形式。這樣的發展趨勢,使得2002年之後的韓國群眾運動,與過往集中由進步派群眾參與,並動輒激化與產生流血衝突的群眾運動抗爭形式,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在大型的燭火集會中,很難對行動參與者進行具體的描述與歸類。



 
而這樣的發展,連帶地使過往不上街頭的保守派支持者,也開始走上街頭,成為多元社會運動的參與者之一。因此,有時在燭火示威的不遠之處,亦可見到反燭火示威的燭火示威運動。

保守派政府對燭火集會的態度
 
對於自發性有意識地遠離政團,並且難以掌握與操控的燭火示威,保守派政府卻始終有著十分戒慎恐懼的心裡,並屢屢試圖用各種行政方式,降低其對社會與輿論之影響力。這點從韓國警方對自六月以來反國情院輿論造假燭火示威的態度,便可見一般。

自今年6月21日起,由284個市民社會團體所集結而成的「國情院政治工作大選介入市民社會時局會議」,針對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國家情報院成立網軍,非法介入與影響總統選舉輿情一事,至今為止共進行了六次的國情院糾彈集會燭火示威

依照主辦單位的估計以及參與活動者的實際感受,參與燭火示威集會的市民團體與人數是逐次增長的。不過有趣的是,韓國警方對於參加集會的人數與主辦單位的宣稱,卻有著3到7倍之間的差異。根據韓國京鄉新聞之「
三萬名對四千名,參加人數上主辦單位估計與警察統計的極大差距」報導的整理,在初次集會的700人參與之後,歷次集會中主辦單位的估計人數與警政單位的估計人數對比如下:6月28日 5000對1800;7月6日 10000對3500;7月13日 20000對5500; 7月27日 25000對˙7500;而8月3日的集會差距最大,為30000對4000人。

燭火文化祭的無限能量
 
由於這次燭火示威的議題,已直接與政治有關,並直接連結到單一政黨的政治訴求,因此參與規模自然無法與過往幾次與社會議題有關之大規模燭火示威參與人數相比。但韓國警方的統計數字,卻與現場參與者和從旁觀察者的感受間有著不小的落差。



 產生如此差異的原因並不難理解,但執政者或保守派支持者,若僅從弱化示威群眾參與者之數目,甚至以絕大多數的人並未上街頭做為對自主性群眾運動的評判,卻不思考如何滿足群眾的需求,最終,勢必只會激發出更多從未想過上街頭的群眾,走上街頭並發出集體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sdsc 的頭像
    heisdsc

    知韓識韓不哈韓,比較研究為台灣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