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發表於《蘋果日報》2020.05.24

董思齊/台灣智庫副執行長

自武漢肺炎爆發至今,全球已超過500萬人感染,造成30餘萬人死亡,已無任何國家可以倖免。越依賴全球化,人員流動越多的國家,相對來說受害越深。事實上,因為武漢肺炎在全球迅速蔓延,對國際政治體系、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區域安全形勢造成巨大衝擊,並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的同時,台灣以民主治理為基礎的「韌性實力」才得以被世界看見。


與病毒來源的中國僅有一海峽之隔、加入全球化脈落極深的台灣,國境之內已近41日無本土新增個案,同時還有餘力運用贈送口罩的防疫外交,幫助價值理念相近之國家。


也因此,台灣不僅獲得史上最多國家主動聲援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武漢肺炎仍於全球肆虐的當下,開啟第二任任期的蔡英文總統,也首度獲得由美國國務卿「公開」發表之賀電。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目前可說是台灣最被看到的時刻。


傳統國際關係之中,重視的權力、體系,乃至於體制,都因病毒的影響,出現了改變。過去的國際關係,經過長期演化,逐漸發展成以軍事、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為核心,透過穩定的國際建制,追求權力平衡的體系。而過往在國際政治中,衡量國家能力時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硬實力」與「軟實力」。


典範轉移良善治理當道 


硬實力是利用軍事或是經濟,直接或強制性地使用權力的方法迫使他國改變行為的能力;而軟實力是指利用文化親近性,讓其他國家願意仿效或接近,進而影響體系規則,以實現自國目標的能力。在高度全球化的當前,武漢肺炎的肆虐,對國際關係理論來說,就像大型爬蟲類支配的地球遭遇小行星撞擊造成恐龍滅絕一般,是國際關係理論「典範轉移」的關鍵時刻。


在地球生態系由冷血的大型爬蟲類主導,轉換為恆溫哺乳類支配的時代,物種得以勝出,其原因已不在於過往強調的「力量強弱」,而在於承受環境改變壓力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面對遭遇疾病、天災還有人為破壞等各種脆弱性問題的全球化之下,國家是否能夠生存,將不再只是傳統上用以影響他國,讓他國接受自己的「軍事」、「經濟」,或「文化」實力,而必須重視能在危機之中,得以減少衝擊與適應環境,進而能保護自己的「韌性實力」。


事實上蔡英文總統在去年10月,便以「堅韌之國前進世界」為題,發表其國慶演說。面對中國「銳實力」的步步進逼,美中競爭的國際環境之下,蔡強調「韌性」是台灣面對歷史的磨難,轉換為成長之力量的重要特質。只是在今年之前,台灣已有的「韌性實力」並沒有完全展現與被國際社會看到的機會。


台灣的「韌性實力」,建立在「資訊透明」與具有「可課責性」的良善治理基礎上。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目前各國在邊界築起高牆的同時,如何有效地解決國家內部遭遇的經濟與社會課題,將成為鞏固政權正當性當務之急。


而在疫情趨緩之後,未來國際合作的再度展開,則必須建構在制度透明與互信互利的基礎之上。這也是蔡英文此次就職演說中的邏輯:透過發展產業、維繫社會安定、保衛國家安全,來深化台灣的民主。而其所欲推動「資通訊安全」、「5G數位轉型」、「生醫科技」、「國防戰略」、「綠電及再生能源」,「民生戰略物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也都是為了厚植與鞏固台灣能夠面對外在環境挑戰的「韌性實力」。


有了深厚的「韌性實力」,台灣的國際交往策略,則將以協助區域或世界來解決各國所面對的共同議題為導向,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因為,不僅是台灣需要國際社會,國際社會也需要台灣應變危機和急難救助的能力。我國在與美國和日本由官方所建構出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平台,逐漸獲得區域與國際重視的同時,一些不符合其創設目的的國際組織,則勢必將被迫進行重組,甚至將逐漸被國際淘汰。


與中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而值得注意的是,防疫期間所興起的「社交安全距離」之概念,則將成為未來各國進行國際交往的準則。在保障國民健康、民生經濟,以及國家主權等國安議題上,基於可以信賴、互惠互助,同時價值理念相同之下,雖然仍在疫情之中,但相對地可以縮短社交安全距離,得以營造出共同安全生活圈;若相對國家關於疫情之資訊不值得信賴,又缺乏互信互惠的狀況之下,則必須維持「社交安全距離」。


若中國無法讓防疫資訊更加公開透明,世界各國將無法與中國安心交往,必須與中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而這樣的原則,亦適用於兩岸關係之上。因此,在台灣已成功防疫之下,未來兩岸關係的互動與進展,得看中國是否能先有效地控制疫情發展,方有持續交流之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