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寫的兩篇文章。但最近真的沒時間寫……先在這裡做點小預告。兩篇主要想論述的內容與主旨大抵如下:
第一篇:
對於韓國發生燭火示威的討論其實已經很多,也有人已經掌握到這次燭火示威跟web 2.0的應用有關,也有人注意到燭火是由一群高中生發起的。這篇文章想先針對燭火示威發起的原因,高中生上街頭的主因(主要是教育問題,包括英語公教育、零校時問題,而不是因為被逼迫吃美國牛肉)說起,然後論述韓國在怎樣的條件下,支撐了此種新型態的社會運動的產生。而目前燭火示威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能量持續的問題,而是在既有的政治社會架構之下,從新社會運動(網路無核心以及無主軸的動員,或是《帝國》一書所描述的雜眾的對帝國的反抗)退回舊社會運動(工運、社運、政團的集體動員,符合集體行動邏輯的論述)時,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此外,也想稍微討論一下韓國保守團體一系列「火拼」的反擊(從對MBC的抗議說起),以及保守勢力如何應用新型態的社會運動的渠道與進步勢力展開新一波的抗爭。
第二篇:
為何在經過610百萬人民燭火示威的衝擊之下,同意重起韓美協商,並兩次向人民鞠躬道歉的李明博總統,會在626官報改載(改載協商決議)的前兩天,竟然說出了,放任燭火示威者這樣下去的話,會有韓國「國家認同」問題,這樣的重話?而保守政權如何看待美國牛肉爭議?以及其背後所必須考慮的各種國內情是與對外關係等的政治上的計算。而這樣的計算是否可以讓李明博政權安然度過這次危機?
這兩篇文章,第一篇從進步勢力觀點出發,第二篇則將從保守派的觀點切入。雖然視角不同,但都意圖說明,在同樣一個新的政治社會脈絡之下,韓國的保守與進步勢力將遇到何種問題,並且如何去回應這樣的變局。期望這樣的論述設定,能成為說明這次燭火示威對韓國政治發展影響的適當的理解架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