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韓國做研究的那段期間,說長不長,但其實也經歷了不少韓國社會在體制與結構上的變化。而面對體系與制度在結構上的轉變,往往會勾起比較研究者的好奇心。因此在那段時間中,其實腦海中對周遭所發生的現象與事件,一直有一些觀察和想法。但懶散的個性,卻使得我始終無法將那些想法落實為文字紀錄。

為了怕將來會連曾經有過什麼想法都忘掉,至少先把想到的題目記錄下來,以免到時候什麼都沒留下(以下紅字為假定之題目,其下黑字為問題意識之簡要說明):

 
「拿著燭火的小女孩:燭火示威的緣起、擴散與轉變」
為何韓國反對美牛的大型燭火示威,起因卻是國中女孩們的反對全英語教育與早自習?而對於群眾示威抗議運動來說,燭火示威又帶來了什麼新的意含?
 
「靠左走?靠右走!韓國車行與人行方向轉變的歷史軌跡」
為何在韓國,我們常常不知道要靠哪邊走?往哪邊走又都會撞到人?在此,韓國制度改革的動力為何?
 
「我家到底在哪裡?韓國住址系統變化之考察」
為何韓語教科書都會有一課叫做「找路」?又為何按照住址卻怎麼找都找不到位置?於此,韓國制度改革的動力為何?
 
「咖啡與茶葉的戰爭:韓國飲料市場轉型的動態分析」

為何韓國人這麼愛喝咖啡?傳統的茶飲料市場又為何委縮?

「當大家都低下頭:韓國的世界化政策與數位內容的應用模式」
為何韓國的低頭族的出現早於其他國家?他們又低頭做了些什麼?
 
「民族主義的展演場:光化門與光化門廣場的改建與重建之邏輯」

為何光化門要反覆多次的拆建?光化門廣場的空間配置,以及所放置的世宗大王像與李舜臣將軍像,其意義何在?
 
「逃不過悲情結局的南韓總統:個性?宿命?還是制度?」
是什麼原因導致南韓總統要不是死於非命?要不是陷入牢獄?要不然就是留下臭名?
 
「過去史與現代政治的交會:南韓高中近現代史教科書的修訂爭議」
韓國如何面對過去史的問題(過去史清算)?如何進行轉型正義?如何在政治鬥爭之中決定教科書版本?
 
「韓劇拍攝場景的再利用:觀光旅遊景點的重建與新建」
為何台灣的霧社村非拆不可,但韓劇的拍攝地卻可變成旅遊景點?
 
「在 Mega Project 之後:韓國大型建設計畫的起源、建造與建後問題」

韓國人為何偏愛進行大型建設計畫?大型建設計畫的評估與執行以及建後又遭遇何種問題?
 
「江南江北走一回:首爾的都市更新計畫與市容的轉變」
江南的都市風貌為何與江北有巨大的差距?而都更背後又如何地政經鬱著?
 
「教改政策與房價的關聯性:為何借錢也要想辦法讓孩子住在江南?」

為何首爾大有七、八成的人出自大首爾地區?而其中又有超過六成以上出現在江南這個區域?
 
「如何職業化運動?企業支持體育活動的政治學分析」
韓國為何有如此多的職業運動對?企業組職業隊的動機為何?政府在其後又做了什麼?
 
「全新的古蹟:首爾古蹟再造的思維與行動邏輯」
韓國的古蹟為何看起來都很新穎?但韓國又如何在新穎的外表上,增添復古的情懷來吸引觀光客?
 
「韓流的寒流與回流:從韓劇 Drama 到 K-pop音樂 」
韓流興起的原因為何?為何會引起嫌韓流?以及韓流的流行標的如何從戲劇轉為音樂?
 
「比花兒還美的人:民眾歌曲(運動歌曲)曲風、歌詞與表演型態轉變的社會分析」

「比花兒還美的人」是一首有名的韓國工運歌曲。韓國的工運、學運還有婦運等社會運動如何利用民眾歌曲來激起運動熱情?歌曲如何創作以及如何被再製與再現?
 
「B Korea 與 C Korea:韓國軟實力建構的假想與實踐」

韓國如何透過「品牌韓國」與「文化韓國」的計畫來提高韓國的國家形象?

「末世的救贖:韓國新興宗教的興起與傳播」
韓國為何宗教的行動力量比起其他國家的信教者來得積極?其組織與行動方式為何?為何末世教派如此盛行?
 
「韓國外交政策轉變的內在動力:民主化對外交決策的影響」
韓國外交政策如何從封閉的高層決策,轉為納入民眾的意見?而外交政策上又有何種性質的改變?
 
「金剛山也是食後景!?南韓政府對統一政策的轉變與民眾對統一想法改變之分析」
韓國諺語「金剛山也是食後景」,是說,在怎麼漂亮的景色也得要吃飽後才會去欣賞,而金剛山則位於北韓。那麼南韓的對北政策是如何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以及經濟成長又是如何影響到對北政策?
 
「是青蛙變成王子?還是王子學青蛙跳?韓國面對新興產業時的國家性格與國家能力」
Weiss曾經形容韓國的國家轉型,並不是青蛙變成王子或是王子變成青蛙,而是王子在學青蛙跳。也就是說韓國雖然國家職能改變,但韓國的國家性格並未改變。那麼,當遇到新產業型態時(所謂的新成長動力,包括能源、生技、數位內容、文化創意產業等),韓國的國家機器,會維持原本的發展型國家的性格?還是變成另一種型態的國家?

其實還有一些題目,一時真想不起來,只能留待日後想到了再行補上。雖說上述的這些題目,有的大概只能寫一兩頁短評,有的或許一本論文都講不清楚;而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有的僅是有粗略的想法,有的是連理論架構都設想好了。但這些題目之所以會出現的共通點都是:這些都是我在韓國的「生活之中」所發現的題目。因此,還是要不斷地進入現場,才能累積足夠的觀察,刺激出一些有意思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