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的主日禮拜,是由"中華基督教內地會"的汪維青宣教士來傳講話語。汪宣教士最特別的是,她雖然頂著高學歷(美國的工程博士),卻自願深入基層,為所謂三低(低學歷、低收入、低社會地位)群體傳揚福音。

而為何三低群體能接受這位高學歷份子的傳教,據她的說法是,因為透過發生在她身上曾經歷過的一點小苦痛(甲狀腺癌),讓她得以能跟同樣有著苦難不順的基層群體分享。

而根據她的分析,佔了七成的三低群體,接受基督信仰的比例卻低得可憐,而且由於不固定的工作時間,使得他們幾乎都無法固定參與主日禮拜。而目前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已信基督徒們,卻又無法體貼三低群體的心,甚至會無心之中,傷害了他們,使得對三低群體的傳道更加地困難。

主啊,真的懇求您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能擁有體貼他人的心!

依照人的想法,我們常常會使用"自以為好"的方法,去對待我們所想要關心、想要幫助的人。但,這樣的關心卻又往往成為對方的壓力。或許,唯有
透過基督在我們之間做中保者,才能讓彼此都感受到,那份出自於 神的愛與關懷。

以上為主日後關於信仰的分享部份,以下則為社會科學式的隨想與觀察。。。

在韓國,宗教信仰與社會階級之間,有一個很微妙的關係。如同台灣的發展,韓國的基督宗教(包涵了天主教與新教),也在民主化過程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很多的婦運、工運以及學運,一開始都接受基督宗教的幫助。而在韓國,特別是天主教的聖堂(尤其是明洞聖堂)前,常常成為過去反對運動的集結地。

而由於天主教徒的知識水平相對為高,因此對於反對運動於理智上也較為同情。此外,教牧則出自於對受苦群體的關懷,對於反對運動也抱持包容支持的態度。

不過由於較高的知識水平,使得天主教教友的社經地位變得相對為高,因此在教友部份有個兩難,他們在教義上面會支持教牧,但是在社會生活中,卻對於阻礙經濟與造成生活困擾的社會運動,沒有辦法盡全力的完全支持。

而由於天主教較為保守的宗教儀式,以及較為深奧的宣教教義,使得參與社會運動者,一方面由於接受到天主教會的幫助,因此也易於接受一神教的信仰,只是在進行信仰生活時,卻轉而支持作風較為開放,教義教理更為簡單,並且普遍信者社經地位並沒有那麼高的基督新教。

因此,在韓國的基督教派裡面有這樣的一個現象,越保守的教派,尤其是天主教,他們的組成份子的社經地位普遍越高,且年紀越大。而新教之中,長老會則是相對地保守,並且教友的社經地位也比其他教派來的偏高。而越是年輕的教派,他們的組成份子的出身則是比較多元化,但因為整體年紀也會比較輕,所以全體的經濟能力也會相對為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