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就看到在「日本靜岡縣立大學」講授韓國社會論的小針進教授,於朝鮮日報的「海外時論」專欄,發表了一篇名為「江南style在日本不流行的理由」('강남스타일'이 일본에선 유행하지 않은 이유)的評論。覺得他的觀點還蠻有意思,所以將其立論稍微整理如下:
静岡県立大学 国際関係学部国際言語文化学科
小針 進教授
在一個課程之中,小針教授播放江南style給上他課的日本大學生看時,卻發現當江南style紅遍世界之際,在他課程中的三十名學生裡,只有三名知道這個MV。這個現象引起他很大的好奇。當然,論者可以說是因為江南style爆發的八、九月時,日、韓因為島嶼衝突,造成其無法走紅日本。只是,或許雖然此為可能之原因,但對比韓劇在此過程中收視率並未降低、甚至少女時代新歌oh!進入日本後,一週之內就獲得CD與DVD銷售排行的第一名,從韓流仍舊維持其強勁力道的現象來看,江南style的未能風行於日本可能有其他因素。而他認為可能解釋的理由有二:
其一、在日本,使用youtube走紅的機會不大。例如少女時代、kara、東方神起,亦或是big bang,他們都是透過所屬企劃社在日本經由cd販賣、演唱會以及電視演出等手段,做出一系列的行銷企劃。
其二、日本市場需要的,是本土市場中所缺乏的元素。類似psy的搞笑中年男子,在日本本土市場並不缺乏。而受歡迎的韓國男藝人,其形象還是諸如裴勇俊和張東健等(主流)韓星。
小針教授最後回到以韓流做為軟實力以及公共外交的觀點,建議韓國政府應該散發出「不與普通日本人為敵的」公共外交訊息,並積極去開發日本大眾文化中仍未開發的部份。
以上為原文簡單的整理。理論上,會去上小針教授課的日本學生,或多或少都是對韓國文化或是韓流有興趣的日本青年。然而,竟然連在這類關心韓國文化的青年之中,只有如此低比例的學生知道這個MV,對比江南style在台灣新聞媒體大幅報導下幾乎眾人皆知的狀況,日本青年的冷漠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現象。
但,由於我本人不住在日本也未長期觀察日本大眾文化,因此對於實際上:「江南style是否真的在日本不流行?」、「若不流行其原因為何?」、「網路行銷在日本的適用性如何?」,以及「其他的韓流現象是否受到日韓關係生變的衝擊?」……等關鍵性資訊無法明確掌握。也因此無法對小針教授的論點提出公正客觀的回應。
不過,在閱讀完他的看法之後,卻也出現了幾點感想與省思之處,主要有五:
一、必須反省檢討過去一些視以為理所當然的「全稱式用語」,諸如「跨國風行」、「席捲全球」等字詞的使用上,必須更加小心。仔細回想,當我在述說江南style的風行全球時,事實上心裡或許只是想著:江南style可以在美國和英國爆紅。如此說來,原來我心中的全球,是不是只是等同於英美?
二、必須小心自己過於將目光焦點放在所謂「韓國的角度」以及「韓國的脈絡」來分析韓國事務的傾向。事實上如果沒有適切的「比較觀點」與立論的「理論基礎」,單純的 case study 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自我證成」的無限循環。
三、在台灣,關於日本的理解,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會比對韓國的理解還要來得更有需要與更形重要。特別是在大眾文化上,日本在某些領域其實是在領導世界潮流(諸如漫畫、動畫還有玩具);此外,由於自身消費市場的龐大,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握,導致日本的全球化戰略也與其他國家有諸多不同之處,並且與台、韓產生有趣的互動關係,我個人應該多擴展對日本在這些面相上的視野與瞭解。
四、過去我也曾經想要做類似小針教授提問方式的研究計畫,例如:「台灣無法出現左派政黨的理由?」只是,這類反面的提問如果不用比較觀點來切入,根本沒有辦法提出整全式的說法或參考答案。
五、雖然我也認為,或許就只是:兩國關於獨島/竹島在外交上的論戰,弱化了在網路上推廣江南style的力道(timing說)。但小針教授所提,關於韓國的藝人經紀公司在日本"行銷之手法"與推出"產品之特色",或許才是全文之中,最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與研究之處。
静岡県立大学 国際関係学部国際言語文化学科
小針 進教授
在一個課程之中,小針教授播放江南style給上他課的日本大學生看時,卻發現當江南style紅遍世界之際,在他課程中的三十名學生裡,只有三名知道這個MV。這個現象引起他很大的好奇。當然,論者可以說是因為江南style爆發的八、九月時,日、韓因為島嶼衝突,造成其無法走紅日本。只是,或許雖然此為可能之原因,但對比韓劇在此過程中收視率並未降低、甚至少女時代新歌oh!進入日本後,一週之內就獲得CD與DVD銷售排行的第一名,從韓流仍舊維持其強勁力道的現象來看,江南style的未能風行於日本可能有其他因素。而他認為可能解釋的理由有二:
其一、在日本,使用youtube走紅的機會不大。例如少女時代、kara、東方神起,亦或是big bang,他們都是透過所屬企劃社在日本經由cd販賣、演唱會以及電視演出等手段,做出一系列的行銷企劃。
其二、日本市場需要的,是本土市場中所缺乏的元素。類似psy的搞笑中年男子,在日本本土市場並不缺乏。而受歡迎的韓國男藝人,其形象還是諸如裴勇俊和張東健等(主流)韓星。
小針教授最後回到以韓流做為軟實力以及公共外交的觀點,建議韓國政府應該散發出「不與普通日本人為敵的」公共外交訊息,並積極去開發日本大眾文化中仍未開發的部份。
以上為原文簡單的整理。理論上,會去上小針教授課的日本學生,或多或少都是對韓國文化或是韓流有興趣的日本青年。然而,竟然連在這類關心韓國文化的青年之中,只有如此低比例的學生知道這個MV,對比江南style在台灣新聞媒體大幅報導下幾乎眾人皆知的狀況,日本青年的冷漠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現象。
但,由於我本人不住在日本也未長期觀察日本大眾文化,因此對於實際上:「江南style是否真的在日本不流行?」、「若不流行其原因為何?」、「網路行銷在日本的適用性如何?」,以及「其他的韓流現象是否受到日韓關係生變的衝擊?」……等關鍵性資訊無法明確掌握。也因此無法對小針教授的論點提出公正客觀的回應。
不過,在閱讀完他的看法之後,卻也出現了幾點感想與省思之處,主要有五:
一、必須反省檢討過去一些視以為理所當然的「全稱式用語」,諸如「跨國風行」、「席捲全球」等字詞的使用上,必須更加小心。仔細回想,當我在述說江南style的風行全球時,事實上心裡或許只是想著:江南style可以在美國和英國爆紅。如此說來,原來我心中的全球,是不是只是等同於英美?
二、必須小心自己過於將目光焦點放在所謂「韓國的角度」以及「韓國的脈絡」來分析韓國事務的傾向。事實上如果沒有適切的「比較觀點」與立論的「理論基礎」,單純的 case study 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自我證成」的無限循環。
三、在台灣,關於日本的理解,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會比對韓國的理解還要來得更有需要與更形重要。特別是在大眾文化上,日本在某些領域其實是在領導世界潮流(諸如漫畫、動畫還有玩具);此外,由於自身消費市場的龐大,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握,導致日本的全球化戰略也與其他國家有諸多不同之處,並且與台、韓產生有趣的互動關係,我個人應該多擴展對日本在這些面相上的視野與瞭解。
四、過去我也曾經想要做類似小針教授提問方式的研究計畫,例如:「台灣無法出現左派政黨的理由?」只是,這類反面的提問如果不用比較觀點來切入,根本沒有辦法提出整全式的說法或參考答案。
五、雖然我也認為,或許就只是:兩國關於獨島/竹島在外交上的論戰,弱化了在網路上推廣江南style的力道(timing說)。但小針教授所提,關於韓國的藝人經紀公司在日本"行銷之手法"與推出"產品之特色",或許才是全文之中,最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與研究之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