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韓國學韓文做研究的那段期間,所有非學術類的韓國書籍中,影響我最深的大概就是由目前任教於聖公會大學的經濟學者禹皙熏(우석훈)教授與曾在雜誌社擔任記者的朴權一(박권일)所合寫的《八十八萬世代:在絕望的時代所寫的希望的經濟學》(88만원 세대: 절망의 시대에 쓰는 회망의 경제학)。
 

此為《88萬元世代》的完整書皮。
 
這本書在2007年8月出版,是韓國2007年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位,至今總販賣量超過14萬本。但兩位作者卻在今年三月間,透過其自身的 Blog 向讀者們宣佈,將不再翻印此書。雖然這本書是長銷型的熱賣書,並且引請韓國社會大眾廣泛地討論,但禹教授做此決定的理由是其認為,此書並無法帶動原本想要引起的改變,因此決定將之絕版。而朴記者則認為,禹教授的想法雖然未免對本書的社會角色賦予過於誇大之評價,但基於其自身也相同地感受到此書所扮演的「時代角色與其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最終也同意了禹教授的提案。

其實本書出版之初,之所以能引起韓國年輕人的集體共感,並使得書名成為流行用語,乃是其並非從「經濟」或「勞動」本身出
發,來指責這社會的不公不義,而是從描述無法想像同居生活的韓國10餘歲青少年之「初次"性"的經濟學」說起。這樣的開頭,引發韓國青年們興趣的同時,也開始讓他們反思自己身處的時代與過往的時代以及與其他的社會有何不同。

圖文說明:何謂「88萬元世代」。
 
然而,這本書的出版時點是上任總統盧武鉉的在任末期,但直至本屆總統李明博都已經快下台了為止,韓國社會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更體制化了這個現象。而青年們對於自己身處於88萬世代的反應,從初期的驚慌憤怒,轉化為目前恐懼地與加倍努力地想要從「學歷」與「能力」上的增強,來「克服」這樣的限制。為了努力地「活下去」以適應來自社會結構的壓力,其實也沒有時間進行什麼抗議活動。雖說青年們比過往更加的努力,然而上一世代的原386世代(現已成為486世代),以及在更上一代的既得利益階層,卻老是抱怨「88萬世代」接受挫折承受力低,並且不夠努力又想一步登天。

以此來看,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的兩萬二,與韓國88萬韓圜的韓國青年狀況並無二致(事實上換算匯率後,兩者之金額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程度);而受到既有社會對其觀感也無甚差異之處。若繼續如此下去,實在不敢想像更晚出生的台、韓下一代將會面臨怎樣的狀況。

不過,由某個角度來看,韓國比台灣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在於:至少很早就肯將此種社會現實有系統地加以論述,甚至在不知是否真能有銷售量之下就將其出版。雖說,從其熱賣之中,我們或看見了改變社會的潛在「希望」;但如今,作者宣告將之絕版,又似乎預兆了對社會改變的「絕望」。

事實上,在台灣願意寫書的人其實也承載著各式各樣的不同的壓力,因此以此類主題為名出書,必須冒著不小的風險。但還是希望台灣最終也能出版一本兼具學理與洞察力的關於「2萬2千元世代形成之原因」之書籍,並藉之引起社會之關注。最終,或許能成為改變社會的契機,並成就《88萬元世代》一書所未盡之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sdsc 的頭像
    heisdsc

    知韓識韓不哈韓,比較研究為台灣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