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本文中大部分的文字散見於先前所寫的南韓總統大選觀察系列文章之中。但將之前所寫的這些文字,按照選情發展的時間順序稍微排列組合之後,可以更清楚地幫助我們瞭解,本屆南韓總統大選發展的動態過程與脈絡。是以為文,供作參考。

開端:MB政權的「失政」

在金大中靠著保守陣營的分裂而贏得總統大位之後,經歷金大中與盧武鉉進步陣營執政的十年期間,南韓選民對於進步陣營的失望,從上一屆大選,選民幾乎一面倒地支持保守陣營就可得知。特別是大學學費爆增、住宅價格爆增、稅金暴漲之下,導致中產階級減少,非正規職的增加以及財閥的逐漸擴大,更讓民眾感覺到口頭強調分配正義的進步派,成為加速社會兩極化的罪魁禍首。

既然分配正義無望,南韓選民便以壓倒性的選票選出了 CEO 總統李明博。然而,李明博上台之後, 其主打的「747政見」(經濟成長率7%、平均所得4萬美金、世界第七位經濟大國)無一實現,四大江事業也宣告失敗。而物價飛漲,兩極化現象持續加深,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忽略民意而導致反美牛與反韓美FTA的燭火示威。而對外兩韓間發生天安艦事件與延平島砲擊,內部則發生了龍山慘事以及盧武鉉的自殺。直接反應在政治上的就是地方選舉的全面潰敗。

回應:兩大政黨黨的重組與改造
  
這一切的發展,使得原本在上屆總統大選時,在大國家黨黨內初選落敗並被迫出走的朴槿惠,還有當時被李明博派所排擠的親朴連帶,以改革者之姿重返大國家黨。朴槿惠一方面成立非常對策委員會且將黨名更改為「新世界黨」並且大膽啟用原本為禁忌顏色的紅色為代表色之後,保守陣營在以朴槿惠為中心之下浴火重生,出乎意料地贏得了國會議員選舉,再次成為國會的最大黨。

而另一方面,進步派系則一直無法擺脫黨內親盧派系與親金大中派系的權力鬥爭。特別是上屆大選慘敗於大國家黨之後,黨內親盧人士飽受親金大中派的批判,因此在本屆國會選舉之前黨內是由親金大中派系當道。但由於號召改革的進步派政黨,竟然在政治上對於黨內異己的打壓如此激烈,造成民眾的反感。而在盧武鉉因為遭受媒體與司法上的雙重壓迫之下,選擇自殺之後,使得親盧派聲勢再次抬頭。

只是,雖說地方選舉上有重新由地方包圍中央的聲勢,但首爾市長選舉失利以及國會選舉的挫敗,讓進步派深知必須進行「統合」才能贏得選舉,而選民對於進步派內部鬥爭的反感,最終使得與盧武鉉私交甚篤但政治野心不高的文在寅,得以打著「統合」與「黃旗」,代表進步派政黨角逐總統大位。

變數:安哲秀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其影響
  
但從1987年至今,在經歷過五次民選總統之後,韓國選民赫然發現,保守政黨和進步政黨只剩下表面差距,雖然似乎仍在進行兩極化的兩黨政治對抗,但在實際作為上以無法區分有何差異。特別是在盧武鉉執政下只注重成長而沒有分配,在李明博主權之下,既沒有分配又沒有成長,這使得選民們開始厭惡舊政治。這也使得打著「新政治」旗幟的安哲秀,得以刮起一陣政治旋風。

事實上,在李明博的「政績」之下,選情原本對於進步陣營是比較有利的。原本,不論政黨支持,韓國選民對於自身政治傾向,大抵維持著四成保守派、兩成中間派、四成進步派的格局。雖說中間偏右者居多,但中間派的投票意願十分低落。但這次由於安哲秀現象的發酵,使得中間選民有意願出來投票,這使得文在寅加上安哲秀的支持者,大於朴槿惠的支持者。

過程:檯面上積極爭取的「進步派單一化」與檯面下默默進行的「保守派大整合」
 
但圍繞著安哲秀與文在寅的單一化議題,雖說看似為進步派陣營助選,但某個程度來說卻是轉移了進步陣營大選的主軸:「政權輪替的必要性」。而正當各大報仍集中報導安哲秀與文在寅的動態的同時,在危機意識之下,朴槿惠一一整合了黨內以及黨外的保守勢力集團。


朴槿惠一方面積極與李明博政權進行切割,另一方面積極的進行保守陣營大整合。整合的保守派得到所有泛保守派的支持,包括:保守派元老金泳三前總統的週邊人物;親李明博派:李在伍議員;東橋洞系(DJ派):韓和甲(前新千年民主黨代表);韓光玉(前民主黨常任顧問);自由先進黨系列:李會昌、李仁濟、沈大平;保守陣營外圍人士:金鐘弼(前自民聯總裁)、朴世逸(韓半島先進化財團理事長)、金昌準(前美國下議院議員)、李建介(前無政黨總統參選人)。以此,在獲得過往「政治勢力」的支持之下,此次大選造就了自1997年之後最團結的保守陣營。  
相較之下,由於安哲秀最後選擇自行退出整合的競爭行列,使得文在寅在選戰正式開跑之後,就限於極端不利的狀況。 
依照媒體的觀感與氣氛來看,先前所有的媒體一致認為只要是安哲秀出來,進步陣營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贏得大選勝利;但是在安哲秀宣佈退選之後,即便是最挺文在寅的「韓民族新
聞」,對於目前的選情也樂觀不起來。

而相較於保守派系得到的都是過往政治人物的支持,文在寅陣營至今獲得的是安哲秀、進步正義黨、學界、文化藝術宗教團體、市民社會與過往進步派大老等來自「公民社會」的支持。而此次大選中,令人覺得有意思的發展是,雖然進步陣營的候選人是文在寅,但所有人的目光幾乎都聚焦在安哲秀的行動與態度之上。

結果:選民所理解的對抗格局---廢族政權的核心 vs. 維新獨裁的殘留

雖然,朴槿惠打著「準備好的女總統」,文在寅打著「以人為優先」的口號來做為競選的主軸,然而,過往的政治包袱卻成為選民們認識這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出發點。

由於文在寅本人在「政治」上面,給選民的形象並不清晰,但其與盧武鉉之關係,並且以「盧武鉉意志」繼承者之姿,在民主統合黨的黨內初選中勝出,則被眾人所熟知。因此朴槿惠陣營將文在寅定位為「廢族政治的核心勢力」。

「廢族」一詞,原指「因為祖先犯了重罪,受其影響,所以無法做官的人」。事實上這是過去民主黨系譜之中「親盧派」的自稱。在盧武鉉執政中後段,國會與地方選舉的挫敗使得「開放的我們的黨」政治版圖大幅縮減,令親盧的政治人物們發出了成為「廢族」之感慨。但在盧武鉉自殺身亡之後,2010年六月的地方選舉之中,親盧勢力再起,如今甚至代表民主統合黨出來角逐總統大位。因此朴槿惠陣營便以「廢族政治的核心勢力」來暗喻盧武鉉主政時期的政治失敗,並諷刺民主黨黨內政爭的慘烈。
 
相較於保守陣營對「盧武鉉執政」的批判,文在寅陣營無法藉由打擊「李明博政府」的執政中來完全獲利。其理由在於,於朴槿惠的出線,以及大國家黨改名為新世界黨,事實上某種程度也是對「李明博政府」執政無能的改革宣示,因此比起花力氣攻擊MB政權,民主統合黨更直接地針對朴槿惠的出身進行攻擊。

關於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其歷史地位有非常兩極化的評價,但就算是認為其對韓國經濟成長與現代化有著不能否認地貢獻,但對於企圖建立永久執政的「維新體制」,卻很難為其辯解(當然,有個北朝鮮共產黨可以做其論證基礎)。事實上朴槿惠面對過去史的質問時,常會顯得難以回答。例如對於「人革黨事件」的看法,對於「正修講學會」的意見,朴槿惠都很難做出清楚與立場一致的回應。因此文在寅陣營便以「維新獨裁殘存的代表」,來提醒選民,朴槿惠是獨裁者之女,並且是威權獨裁的餘孽。

評估:媒體宣傳下大勢底定的選情??

由於韓國的媒體大約有九成的立場是偏向保守派,因此就輿論上來觀察,報導幾乎都認為選情有利於朴槿惠。而由各媒體在選前禁止公佈民調期限的最後一天所公佈的民調來觀察,朴槿惠仍有民調數據上的領先(有的在誤差範圍內,有的在誤差範圍外)。而如果依照1997、2002、2007三次總統選舉的選前民調來分析至今為止的民調,我們幾乎可斷定,目前民調結果是極端不利於進步陣營的選情。

但李明博政府五年執政期間,韓國的民調預測開始有異常失準的現象發生。最顯著的例子是,2010年的首爾市長選舉。選前依照各項民調機關的民調結果來看,韓明淑與吳世勳的民意調查幾乎都差距到20%。但最後的選舉結果,吳世勳幾乎是到了最後一刻才以0.6%的票差,贏得選舉。 

最著名的例子是2010年首爾市長選舉時,選前民調一致認為尋求連任的大國家黨的吳世勳將輕鬆獲勝。當時民調差距大約12%~20%。但最後雙方差距僅有0.6%個百分點。而2011年的江原道知事補選中,幾次民意調查的結果,代表大國家黨的嚴基永幾乎都大贏代表民主黨的崔文洵約10個百分點。然而最後結果卻是在傳統大國家黨得票倉中,崔文洵獲得過半的選票支持。


關於民調之所以出現誤差,李明博上台後的機構效應似乎有擴大現象。但與之相較之下,更重要的應該與抽樣有很大的關聯性。我的理由是,2007年之後,就算是進步陣營委託或是本身去做的民調,對於進步陣營的票數也有明顯低估的情況。


關於媒體民調失準原因之檢討,絕大部分的看法在於當時民調是以室內電話進行訪談基礎之故。因此在那次地方選舉之後,民調幾乎都加入了「行動電話」,電話與行動電話的訪談比例約一比一。然而其可信度仍待考驗,此外屢屢低於20%的回答率,也影響了民調的可信度。而即便有所努力,觀看首爾市長補選的結果,民調也的確是低估了進步陣營的得票。在媒體在每日以跑馬燈的方式,競相公佈民調的同時,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媒體的民調完全不提供抽樣方法與抽樣對象的資訊,因此造成選情分析上的困難。

代結語:對於「新政治」的期待
  

雙方陣營對於民調機關所做的民調皆知不可全信,但有兩個意義之下讓兩陣營不得不重視民調。其一,民調雖然與實際狀況有誤差,但若誤差一致,民調結果向上或向下移動的趨勢仍值得參考。其二,民調的好壞,會影響選舉的氣勢與支持者的投票意願,因此不論其準不準確,至少不能太過於難看。在安哲秀宣佈全面幫助文在寅助選之後,民調上的確看到文在寅支持度的上升,但相反地,朴槿惠的支持率也有所提昇。顯見安哲秀的助選,更加激化保守與進步陣營的對決情勢。

事實上,從最初發展的局勢看來,進步派陣營在一開使就處於十分有利的起點,而與李明博政權同出一脈的朴瑾惠,敗選才符合一般民眾的觀感。依照過往韓國的政治經驗,理論上這次選舉應該是進步派大勝才對。但由於只是在選舉焦點被聚焦在「單一化」之下,意外地讓保守陣營得以團結與整合,此外保守派陣營也很早就開始進行網路宣傳的攻是,這才導致目前看起來似乎難分難解的選情發展結果。只是,透過媒體與輿論所得到的資訊實在是太過於偏向一方,因此使得我們很難用客觀的評斷選情的發展趨勢,並且在分析時,得小心地加上「按照過去經驗」等字眼。

基於韓國選民對於既有政治的不信任感,因此不論進步派與保守派陣營都得必須「不斷地宣稱政治的改革」與「不斷地否定過去的自己」。 所以,不論是那一陣營當選,若不想要重蹈盧武鉉政府時期的政爭不斷,以及李明博主政之下的民意低落,如何積極地去推動與實踐選民所期望的「新政治」,將是下一屆南韓大統領所面對的最大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