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眾所知,在中文世界裡面把 creativity 和 innovation 分別被譯為創意與創新。如果單純就這兩個字的中文意含來看,或許我們可以說:「創新」必定有「創意」的成份在裡面,但是「創意」卻不見得需要是「創新」。然而,實際上我們對這兩個字詞在用法上卻多有混用,並且對其內含無法做出清楚的操作型定義。


韓文脈絡下的"創意"與"創新"
 

而在韓文的脈絡之下,creativity一般的譯法是 창의성 (創意性)或是 창조력 (創造力) innovation 則多譯為 혁신(革新) 因此在韓文的脈絡之下,他們是把innovation視為一種與過往發生斷裂的狀態,而把creativity視為是對一種"性質"或是"能力"的描述。因此,在韓國的脈絡與理解之下,會有類似如下的語句出現:在技術 innovation 的時代,需要各種學科的融合,因此 creativity 就變成其中最重要的推進能力。


「C-Korea」的提出 

 

事實上,盧武鉉參與政府的文化部在2005年所提出的「文化強國(C-Korea2010育成戰略」就是在此上述思維下所提出的政策建言。在該政策建言裡面指出,21世紀國家發展動力是創意性(creativity)。而創意性又促進了技術革新(innovation)與以之而來的內容之效果的活用。因此在技術創新與科技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強國(C-Korea2010」是以創意性(creativity)與文化(culture)為基礎,透過文化、觀光、休閒體育等多樣化的內容(contents)的產業之活用,以之達成國民所得三萬美金的時代的中長期願景與戰略。

 

C-Korea(文化強國)
Culture:全球化時代左右競爭力的核心力量;Creative:21世紀經濟成長的動力;Contents:毋需僱用的成長時代之突破口

本圖表現出:由「創意」與「文化」作為支撐「內容」出現的基底 

所以,重新整理來看其中的邏輯是:先有技術的innovation產生了時代的改變。時代的改變造成不需要僱用也可以成長,卻也形成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結合內容(content)的機會。但不同形式的contents,需要的是culturecreativity去填補與充實。加入的creativity要素,又可以提供新的innovation(不論是技術、形式還是內容)的產出。因此3C的結合,不但是新技術創新(主要是在講資訊,以及展示內容平台的技術改變)的後果,卻也是推動技術創新進步的泉源。

 

這一切似乎看來如此理所當然又合乎邏輯。但我們應該要回過頭來思考一點:為何在參與政府時代會如此來定義「創新」與「創意」,並將之作為政策,而此前的韓國政府(「國民政府」、「文人政府」與民主轉型前之政府)卻沒有類似這樣直接的政策建言呢?


提出"創意"的在地「時代背景」 

雖然,資訊科技的進步當然是一個很大重要的突破。特別是從web1.0時代,跳躍到web2.0之後,使多許多資訊傳播的形式與觀念,和過往發生了很大的不同。然而,在韓國的本土在地的(domestic)脈絡之下,會開始強調 creativity 並將之與 innovation 連結,實際上是在「民主鞏固」後才出現的。在民主化之前或民主化前期,技術創新(innovation)事實上是一直被提到的,但政府並不強調希望民眾真能有具有創意性或創造力(creativity)。

 

在韓國的脈絡之下,開始大力地提到creativity是何時呢?主要是自東亞金融危機之後,金大中的國民的政府主政的民主轉型期才開始大力提倡的。講白一點,其實其出現的背景脈絡就是:韓國政府需要民眾一起來「創出產值」、「創造就業」,共同解決政府無法單獨解決問題的「時代需求」。但「創意性」的被強調,並不是僅出自於韓國的「在地化」脈絡。還有其「全球化」的時代背景。這可以從「文化強國」願景提出之前一年的「創意韓國:21世紀新文化的願景」政策發表中可以得知。


「創意韓國」的提出

  關於「創意韓國」,從其政策發刊之文題,便可見其重點:문화는 아닌토양이어야창의한국-21세기 새로운 문화의 비전 발표(文化不是,應該是土壤創意韓國-21世紀新文化的願景發表~)為何此時提出需要「創意韓國」(creative Korea)?在其政策文中舉出了三個原因:

1.      對「沒有靈魂的發展」之省察與反思。


2.      為了創造更好的未來之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創意性」。主要是見到1998年的”Creative Britain”,以及2000年的”Creative America”,想到連已開發國家都如此重視創意性,韓國又怎能不重視?

3.     
文化是能養成創意性之「孵育箱」(incubator)。因此要啟發創意,必須從培育文化做起。

因此,「創意韓國」希望能達成的目標有三:「創意的(creativity)文化市民」(個人)、「多元的(diversity)文化社會」(地區),與「躍動的(vitality)文化國家」(國家)。而這樣的目標,並非意圖進行「改革」,而是希望以此作為「願景」,事實上,提出此政策願景的韓國,亦自認為自身是處在一個「實踐中」的過程。

 
「發展型國家」與"創意"被提出之關聯性
 
只是,我們仔細看其發起動機,或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第二點,我們也可視之為全球的(global)的脈絡。因為,連先進國家都已經做了,我們後進國(late comer)能不跟進嗎?但韓國政府直接想到的手段,仍舊是採取過往的「育成」模式。只是育成的「載體」,並非實際可觸摸的「基礎設施」,而是無形的「文化土壤」。而在韓國的脈絡之下,要發展創意必須要從建設인프라(infrastructure)開始的想法,或許得回過頭來思考其身為後進國的「發展型國家」性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