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去年首爾市長補選開始,我就一直非常關注著南韓政壇所刮起的「安哲秀旋風」。理由在於「安哲秀現象」是一種:在現有的政治格局之中,對”現狀不滿之民氣”聚集在一位擁有超凡領袖魅力(charisma)的指導者之下,嘗試尋找突破口的奇特政治現象。 

然而,儘管安哲秀代表了多高的理想性,只有在投入實際政治過程之中時,我們才能看到他的極限到何處。結構與環境的因素、個人政治經驗的有限,再加上對比過往曾有過的進步陣營整合經驗,其實在在都透露出安哲秀所面臨的現實政治困境。但即便我依照客觀條件的判斷,已經認定文在寅幾乎就是整合後的人選(因此才會特意去寫出關於文在寅生平的介紹),但實際上仍舊希望安哲秀能拼到最後一刻,讓我們瞧瞧挑戰現行政治結構的極限為何。

可惜的是,天才如安哲秀,最終也跟你我一樣,不過是一位平凡人。即便身負了多少人的期望與期許,最終也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方式來下台。雖然南韓進步陣營的支持者可以解讀為,這是一個「再一次的美麗讓步」,「我們都欠了安哲秀債,因此要用拼命用政權輪替來還這個債」。但事實上在民調必輸的狀況之下,不參與整合民調後的宣佈退選,是安哲秀本人最有利的選擇,而不是對「泛進步陣營」。另一方面,保守陣營當然就毫不客氣地指責文在寅與安哲秀不過同時進行了一場政治騙局,這一場秀不過是「了無改革之意的舊政治模式」。

但對於旁觀者的我來說,在對於安哲秀抱持著浪漫主觀的期待的同時,卻又得懷抱著冷靜客觀的政治學觀察,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其實,用冷靜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事實上賽局理論早已告訴我們,由於資訊的不完全、一次性的交易過程,以及因為賽局之外還另有賽局,會使得行動者只能做出在既定條件下有利於個人的選擇,而無法得到最有利集體的選擇。

但,除了理性分析之外,或許是因為我仍舊期望著有一種能超越現狀對立,並且富有「浪漫情懷」的政治改革得以存在,以至於現在的我才會出現一種「雖不意外,仍舊悵然所失」的失落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