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

民主轉型之後的韓國,在「保守」與「進步」兩大政黨陣營的選舉角逐競爭之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難以撼動與改變的穩定政治結構。但不論是打著平等與分配之類進步價值的金大中與盧武鉉執政時期,抑或是高舉經濟發展大旗的李明博政府,庶民經濟日益困難之下,民眾對於舊政治的厭惡也反應在投票行為之上。這也是原本無黨無派,打著「新政治」口號的安哲秀,得以在韓國政界掀起一股政治風潮的原因。然而,當安哲秀開始參與實際政治之後,其「新政治」理念在落實過程中暴露出其極限,而隨著其所屬政黨在定期補選中的失利,使得主張新政治的「安哲秀旋風」不再強烈。不過,另一位也是無黨無派起家的現任首爾市長朴元淳,則是以不同於安哲秀的方式參與實務政治,並且在連任過程中逐漸鞏固其政治地位與聲望。本文希望透過對朴元淳市長參選與從政歷程的簡短分析,思考獨立候選人應如何設定競選策略,以求在既有的政治框架中突圍獲勝。

 

董思齊(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一、契子:

 

在前些日子訪韓進行訪談與研究期間,順手買了一份韓國「시사저널(時事週刊)」第1298期與第1299期的中秋節合併號。這份合併號週刊的標題是:「2014누가한국을움직이는가(2014年誰帶動韓國?)」。

 

43993_102018_1230   

韓國「時事週刊」中秋節合併號的封面。

 

「時事週刊」在今年7月28日到8月8日之間,針對十個領域中各一百位專家,總計訪問一千名受訪對象來調查「2014年誰帶動了韓國」。十個領域包括了:行政官僚、教授、媒體界、法律界、政界、企業家、金融界、社會團體、文化藝術界以及宗教界人士。在一千位受訪者中,男性佔了830位,女性佔了170位,受訪者年齡在40歲以下者計有212位、40~50歲有376位,50歲以上者則有412位。在各項問題中,則可以複選三位候選人士做為答案。

 

這項針對專家所進行的人物影響力調查,是「時事週刊」自1989年創刊之後,每年都委託韓國專業民調公司「media research」所做的例行性訪問調查。當然,從受訪者的基本構成(男性中心的專門職業)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份調查不足以代表韓國,但這份調查應可以視為韓國「意見領袖」的集體判斷。

 

二、誰是2014年韓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誰又是韓國「最有潛力的下一任總統競逐者」?

 

今年在「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這個問題上,應答前十名的順序(可複選三人)分別是:1.朴瑾惠總統(78.1%)、2.「三星電子會長」李建熙(22.2%)、3.「新國家黨代表」金武星(12.1%)、4.「新政治民主聯合前代表」安哲秀(9.6%)、5.「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0%)、6.「青瓦台秘書室長」金淇春(6.7%)、7.「首爾市長」朴元淳(6.1%)、8.「新政治民主聯合國會議員」文在寅(4.4%)、9.「故前總統」金大中(4.0%)、10.「經濟副總理」崔炅煥與「故前總統」朴正熙(同為3.5%)。

 

事實上,在近十年的這項調查中,除了2012年之外(當時的李明博總統僅居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朴瑾惠與安哲秀),近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是時任韓國總統。不過在今年的這項調查中,朴瑾惠總統比去年下滑了6.1個百分點。這顯示在外交與經濟緊繃狀態下的韓國,發生一連串公安事故之後,多少影響到朴瑾惠總統的威信。

 

BN-CO530_0429sk_G_20140429004454   

哀悼世越號死難者的朴瑾惠總統。

 

不過,在這項調查裡面,最讓我感到興趣的題目其實是「誰是最有潛力的下任總統競逐者」。回顧2013年在進行此項問題的調查時,政治素人安哲秀還高居此項排行的第一位(39.4%),其後分別是文在寅議員(13.6%)與朴元淳市長(10.1%)。不過在2014年的調查中,成功連任首爾市長的朴元淳與新國家黨的金武星代表(去年排名第五位)共同成為此項調查中的第一名(同為18.1%),其後三到五名分別是文在寅(14.2%)、安哲秀(11.2%)以及新國家黨所屬,「前京畿道知事」金文洙(6.0%,去年為第四位)。這顯現出在安哲秀前代表因為「新政治民主聯合」因補選慘敗選擇辭職下台之後,「安哲秀旋風」的勁道已不若往昔,取而代之其地位的則是連任成功的朴元淳首爾市長。

 63152_77812_5355  

左為新國家黨金武星代表;右為首爾市朴元淳市長。兩人同為最受矚目的韓國下任總統可能的挑戰者。

 

三、朴元淳市長的從政之路:從無黨無派到領先群雄

 

雖然過往積極參與社運活動,但跟安哲秀類似的是,朴元淳在競選首爾市長之前也算是沒有政黨歸屬的政界素人。其前任的首爾市長吳世勳,2011年時對於首爾市議會所推動的「學生免費營養午餐」計劃持反對立場,因此選擇舉辦首爾市的公民投票以做為信任投票。但由於投票率只有不足26%,結果於8月26日宣佈辭職下台,因而出現市長補選機會。此時人權律師朴元淳宣佈將以獨立候選人參選,原本聲勢不高的他,由於獲得安哲秀的支持,因此聲勢不斷上漲,並且在其後與民主黨和民主勞動黨等在野政黨候選人的初選整合過程中獲勝,最終以無政黨「獨立候選人」的身份,代表在野聯盟參與市長補選。

 

유성호   

初次出馬選舉時獲得安哲秀(右)支持的朴元淳(左)。

 

2010年10月26日的市長補選中,朴元淳以53%的得票率打敗執政黨的候選人,當選首爾市長。而這也是睽違十年之後,韓國進步派政黨再度取得首爾市的執政機會。獲得補選勝利的朴元淳市長,並未選擇將前任市長所任命的官員全數撤換,因此獲得來自市府基層公務員的支持。但2012年的2月23日,朴元淳市長在入黨聲明中表示:「願成為在野民主統合黨「統合」的旗幟,並努力促成民主統合黨的改變」,宣佈加入最大在野黨的「民主統合黨」。雖然加入政黨之舉受到不少輿論界的批評,且其後「民主黨」的政黨支持率持續下滑,但是朴元淳市長以「傾聽」人民的聲音做為號召,除了開放部份市府廳舍做為「市民聽」(以「聽」字取代「廳」字,強調其願意聆聽人民的聲音)來提供人民使用之外,並且勤於行走基層,積極製造與民眾接觸的機會,因而不受民主黨支持率慘跌下滑之影響,始終維持七成左右的民意支持度。

 

_0014306   

左為日式建築的舊市廳(現已開放做為圖書館),右為側邊看來為耳朵造型的新「市政廳」,其地下室則為開放市民使用的「市民聽」。

 

而今年6月的地方選舉中,朴元淳雖然遭遇到目前下一任總統可能候選人之中,民調支持率最高的新國家黨黨代表鄭夢準的挑戰(鄭夢準為韓國大財閥「現代」集團的第二代),但朴元淳市在競選過程中始終穿著「運動鞋」拜票以表明其與庶民接近的身份來對抗鄭夢準的財閥形象。在民調始終居於領先的狀況之下,朴元淳最終以過半數的選票獲得連任。由於緊接其後的七月國會議員補選中,新政治民主聯合慘敗,使得黨代表安哲秀引咎辭職,因此連任成功的朴元淳市長,自然地被各界視為在野黨下一屆總統選舉最有利的候選人。

 

四、結語:從朴元淳的崛起看無黨籍候選人的競選與從政策略

 

在今年六月地方選舉挑戰連任的過程之中,朴元淳面對的是來自韓國大財閥二代,新國家黨黨代表鄭夢準的強力挑戰。朴元淳選擇以親近庶民的形象來應戰之外,朴元淳市長競選團隊則善於利用推特與fb等社群網路來與年輕選民交流溝通。而長期以來利用「行動辦公室」的口號勤於走動基層,並且積極創造民眾參與市政的機會,增添民眾對他的親近感。因此雖然其所屬的「新政治民主聯盟」政黨支持率持續的下滑,但並不影響朴元淳市長的市政支持率。

 

P1190563   

從市民空間的「市民聽」由下往上仰望的首爾新「市政廳」。

 

初次選舉時,以無政黨候選人的方式參與選舉,顯示出朴元淳沒有既有的政治包袱;而在選後,朴元淳選擇以「統合旗幟」的形象,加入既有的最大在野黨,選擇成為黨內的改革派,則使選民可以將「政黨形象」與其「個人形象」加以切割,因此政黨並不成為朴元淳的包袱。

 

而在當選之後實際市政運作過程之中,缺乏行政經驗與官僚人力的朴元淳市長,並不急於推動以「建設」為名的「改革」,而是將施政目標放在「如何讓市民有感」之上。在今年二月間,筆者隨同政治人物訪問朴市長時,有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對話。當我方詢問朴市長推動市政經營的秘訣時,他的回答竟然是:「計畫廣設圖書館與博物館」!這種不進行大建設卻思考市民感受的經營市政思維,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市政支出,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犯錯的機會。而在市民「有感」之下,朴市長個人之聲望自然會提高超越其所屬政黨之上。

 

因此,從朴元淳市長崛起的過程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如何與既有政治包袱進行差別化(並非完全切割);塑造與過往政治人物不同的親民、勤政與改革之形象;進而在不做大建設(或是建設宣言)的同時,從小處著手來獲得選民「有感」的支持,是獨立候選人之所以能跳脫既有政黨架構,獲得選戰最終勝利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