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本文在稍做修正後,以「韓中FTA讓利多少才是觀察重點」為名,發表在新頭殼上。

日昨,朴槿惠與習近平透過在APEC的會面,宣佈雙方達成「韓中FTA」的「實質協議」,會後雙方官員並簽署了議事備忘錄。

FC6084EF-C481-4E5F-A32A-196CAABFAE59_cx0_cy10_cw0_mw1024_s_n_r1  

事實上,韓中雙方在十一月六日的第十四次協商中,在二十二個部門中仍有六項部門的歧見並未達成共識,但卻在四日之後便敲定達成一致意見。這表示雙方不是互相放利,就是各自有所保留。從韓國竟能將大米排除於外,可想而知不是中國急著藉此場合敲定韓中FTA,就是中國以部份產業部門的保護,換取韓國農業部門的保護。但中國其實並沒有立即簽訂韓中FTA的誘因,因此比較可能的是,中國在想要發展的產業部門上,設定了較高的保護門檻。

 

有趣的是,在目前已有的報導資訊中,只看到韓媒在宣傳韓中FTA是韓國簽訂FTA中對於農業保護最多的FTA,但似乎都還沒看到韓國或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在鋼鐵、石化或是半導體產業上的讓利程度。在資訊不明的狀況之下,我們竟已見到若干「產業界人士」與吾國經濟部,做出韓中FTA將影響七大產業並將導致台灣邊緣化的推論,因而重申與主張台灣應加速與中國簽訂服貿與貨貿協定的論調。

 

我個人是相當樂見韓中簽訂FTA,並且亟欲瞭解韓中FTA的實際內容。理由在於:當中國在面對像是韓國這類與台灣在產業構造上有高度類似面貌的經濟體時,在沒有兩岸這類的政治因素之下,願意放利多少,以及是否能堅守其對自由貿易的承諾,是台灣必須瞭解的重要交易資訊。因為,台灣最終仍必須面對與中國要如何簽訂經貿協定的抉擇。

 

從目前韓中FTA僅佔各國約九成的開放度與自由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高水準的FTA,但實際的經濟效應與對台灣產業的影響,仍得等待更多的資訊才能進行評估。可以確定的是,FTA對台灣與韓國有競爭關係的產業來說,影響並不是立即的,因此仍有時間進行調整回應與談判,並且可以觀察兩國實踐的狀況與後續產生的問題。

 

以此,在韓中簽訂FTA之後,台灣反而更有談判的依據與籌碼,在與中國協商時,不再需要漫天開價,只要依照韓中FTA的內容來進行調整與應對,這對於台灣民眾或是台灣政府來說,都會是資訊透明的好事一樁。

 

不過,目前最另人不解的是,在仍不清楚韓中FTA最後實際內容之際,為何已能做出這麼多的經濟影響評估?而其中,還有若干人士已從中得出台灣必須加快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的推論。這些人骨子裡到底是打著何種算盤,我想也是昭然若揭,不言可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