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韓國有本書非常走紅,書名叫做『미움받을 용기』(中文直翻的意思是:接受怨恨的勇氣)。這本去年底上市後,熱賣二十五萬本,至今還蟬聯據書籍銷售排行榜冠軍的書,不但在韓國掀起一陣「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家)旋風」,並且引起各家媒體爭相報導與討論

事實上,這本書翻譯自去年在日本超長熱賣的《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而台灣則是早在去年十月間就已經翻譯出版(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只是,這本書之所以能在日本長賣,又在韓國爆出話題,根據我所看到的日媒與韓媒報導,都將原因歸結在日本與韓國社會中,長期存在著「人際關係」的問題與壓力:在人際關係中,若不順著大多數人的想法與作法,將會被他人討厭;反之,若想要不被其他人厭惡,反過來則會壓抑自己的想法。

而在三月十三號兩位日本作者到首爾一家咖啡書屋所舉辦的座談會中,他們認為阿德勒心理學之所以能在日、韓引起共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人類不論在哪個社會中都會遭遇到類似相同的困境。

雖然我也曾在書店書架上看過這本書的中文版,似乎也是本熱銷書,但感覺上,這本書似乎沒有在台灣社會引起持續性的關注與討論。那麼,為何在韓國和日本如此熱銷長賣,並長期蟬聯銷售冠軍,但在台灣卻不然呢?

自己不負責任地隨意猜想了幾個可能的思考方向:
一、行銷的理由:包括出版時機、宣傳方式,以及出版時的社會氛圍與需求;
二、社會規訓力量與壓抑程度:日本與韓國的社會集體壓力比台灣還要強大;
三、個人對社會規訓的反抗意志:台灣人或許比日本人或韓國人更願意說不;
四、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性:台灣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繫較為薄弱或更強大。

最後,順帶想到的是,光從書皮的設計,或許也可以看出台灣人與韓國人在處理日本議題時的態度吧。

11079645_10155477063840643_6226838432284751717_n  嫌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isdsc 的頭像
    heisdsc

    知韓識韓不哈韓,比較研究為台灣

    heisd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