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樣貌,體現出居住在該都市市民所擁有的獨特生活風格~ 若到江南亦或是日山、盆堂等新生的衛星都市(新都市),放眼望去,舉目所見盡是一棟棟外觀類似、高大新穎的公寓大廈。這種公寓大樓群,實際上已經成為韓國都市的景觀特色之一,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足以讓我們大膽的稱韓國為「公寓共和國」!但擁有自己庭院的獨棟住宅,或是臺灣流行的大坪數豪宅大廈,在韓國卻可說是鳳毛麟角。我們不經要一問:為什麼韓國人對於「購買公寓」有著如此的狂熱呢?
若依照經濟學供需法則的原理,我們似乎馬上可以下個非常簡單的結論,那就是:想要買公寓的人,多過想要買獨門獨戶的人。但事實上,在韓國大型公寓剛開始建築的六0、七0年代初期,公寓價格雖然遠低於獨棟住宅,但若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一般人仍舊希望能買個擁有自己土地的獨棟住宅。但現在,為何整個情勢完全的翻轉過來了?而這種過份的公寓熱,究竟是從何而來?
於巴黎第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法國女性地理學者Valérie Gelézeau教授,一九九三年代初來韓國進行博士論文的田野研究時,便被韓國公寓大樓一棟接著一棟高聳入天卻又整齊畫一的景象所鎮攝住。這本「公寓共和國」可以說是作者博士論文的韓國版。為了要讓韓國作者更瞭解自己的公寓文化,這位Mrs. Apt.(아파트 여사)”不但再次來韓國進行田野調查,並且把原本寫給法國讀者看的筆調與內容,轉為寫給韓國讀者所能接受的觀點與筆調,可以說是一本難得的都市地理學的作品。作者意圖透過簡單的邏輯思辯以及其他國家的例子(主要是法國),來打破一般韓國民眾「公寓的迷思」。 其二是:韓國的公寓大廈是現代型的、西歐式的新型建築,與傳統的韓屋有別,擁有便利的生活機能性,因此在公寓住過的人,不會想回頭住傳統獨棟的韓屋。 若是這樣說來,難不成所有韓國人都陷入一種精神病態的集體狂熱?還是只因為大家都想說apartment好,所以就開始一窩蜂的搶購公寓嗎?透過作者的考察,我們即可發現,這中間「政府」、「財閥」以及「中產階層」這三者成為構築公寓共和國的三大支柱。而其中,「政府」一連串相關的不動產政策可以說是其中最關鍵的主導因素。
韓國政府過去曾實施了公寓「購買價上限制度」。此舉使得中產階層可以以較低廉的價格買入公寓,而當時可以買下公寓的那些人,便透過公寓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理由即在於隨著時間的過去,公寓的價值會自然的增加。而見到這樣的優惠政策使得中間層自然而然會變成政府政策的同調者。
於此,作者觀察到一個與法國截然不同的現象,就是即使是當時公寓的出售價上限制所束縛而以較便宜價格賣出來說,當時可以買入公寓的那些人,本身就是具有支付能力並且擁有信用的人。這些人有別於與法國以為了解決貧困階層居住問題為目的而建造得國民住宅相反,在韓國大型的公寓建築一開始就是有某種程度財力的中間階層為對象的住宅商品。
IMF外匯危機之後公寓不敗的神話仍舊持續著,雖說中小規模的建築業者紛紛的倒閉,但是大型的建築公司(現代、大宇、雙龍…)卻仍舊屹立不搖。主導大型公寓大樓建設計畫的建築公司仍舊存在,使得一般人民也更加加深非得購買公寓的印象。尤其是為了防止大型建設的跳票,政府所投入的大規模公共資金,也強化了這種印象。而貸款利率的下調等政策,也更加的強化了「公寓共和國」的神話。事實上,在作者的研究中並未提及,但是若我們瞭解到,絕大部分的韓國土地其實掌握在決少部分人的手裡的這點之後,我們便不難理解,財閥為何對建造大型公寓建築有這麼濃厚的興趣了。
於是乎,在「政府」的鼓勵、「財閥」的投入以及「中產階級」的熱中之下,聯手打造出這個令人驚奇的「公寓共和國」。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當盧武鉉想要針對江南不動產課徵富者稅時,竟會變成全民公敵(事實上是中上階層之敵)的原因了。
只是當一個不到二十五坪的的公寓單位,要價竟是台幣三、四千萬以上,而在這個大學畢業生只有不到五成可以在畢業當時順利就職的年輕世代(所謂的八十八萬世代,亦即畢業後找不到正職,只能依靠打工,每個月賺取基本薪資八十八萬元的年輕世代),何時才能依照自己的力量買到夢想中的公寓呢?其實我們這裡的討論,已經超出了這本書的框架了,但不容質疑的是,不動產議題與政策,牽動著每一個韓國人的神經。因此,如果想要更清楚的瞭解韓國當前的深受矚目的社會議題(不動產),這本由外國人所寫的都市地理學研究,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遺憾的是,本書似乎只有韓文版與法文版,在此附上目次的翻譯,僅提供參考。
Valérie Gelézeau著,吉惠妍譯(韓文),2007,《公寓共和國:法國地理學者所見的韓國公寓》,首爾:Humanitas。
如果隨便找一個韓國人來問:想要理財的話,該投資什麼才好?我想,大概十個裡面有十一個會跟你說:快點去買間公寓吧!事實上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動產投資一直被視為穩定增產的方法之一。只是我們可能可以好奇一問的是,為何在韓國不動產的投資標的是「公寓」?
韓國人為什麼會喜歡公寓大廈?作者指出韓國民眾普遍有兩種主張:
其一是:韓國地窄人稠,公寓大樓符合在地的需要。
但是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很簡單的反證事例就是,其他地窄人稠的國家,並沒有出現相同的現象。(試想,韓國的人口密度不過是臺灣的三分之二,那為什麼在臺灣,大多數的人還是想要擁有自己庭院,希望能「腳踏實地」的過日子?此外,若是說臺灣一般人買不起獨棟建築,仍以公寓作為投資標的,那麼在臺灣,為何沒有出現如韓國一般「大量地」一棟連著一棟的超大型公寓大廈建築群呢?)
果真如此嗎?作者考察韓國公寓的內部建築,發現所謂現代型和西歐型的建築,仍舊不脫離韓國的傳統居住文化型態,特別是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因此在這點上,仍舊是無法解釋韓國為何會成為「公寓共和國」的原因。
目次
第一章、為什麼要談韓國的公寓?
1.對「公寓問題」的挑戰
2.必須提出的疑問
3.如何調查與分析?
第二章、首爾的都市政策與公寓大樓的開發歷史(1960~95)
1.1950年代首爾的都市景觀與早期公寓建築的出現
2.1960年代的都市政策與麻浦區公寓的登場
3.1970年代大規模公寓建築的登場
4.1980年代的公寓熱
5.1990年代新都市開發的樣貌
第三章、公寓的類型學
1.公寓大樓的分類基準與其多樣性
2.依公寓大樓的建設時期來分類
3.韓國的公寓大樓與法國的公寓大樓
4.無法劃一的場所的意義
第四章、公寓大樓是如何變成量產的?
1.都市的成長與住宅問題
2.韓國住宅政策的幾個特徵
3.從大規模建設領域開始的國家管理
4.從屬於國家目標的都市政策
第五章、韓國的公寓與都市中產階層
1.首爾的中間階層以及他們的住宅
2.財富外在標示的公寓及所帶有的意象
3.「公寓就是錢!」
4..造成中間階層受困於「公寓」的機制
第六章、現代建築運動與韓國的公寓大樓
1.公寓建築與現代性
2.韓國的公寓大樓與現代建築運動
3.西歐的影響:都市模型與建築模型的多樣性與游牧(nomadism)
4.大型公寓的韓國特性
5.因應首爾的都市型態而具有的韓國樣式與西歐樣式
第七章、公寓真的代表「現代的」與「西歐的」嗎?
1.公寓所帶有的現代性的意涵
2.西歐性與現代性:體裁的混和
3.現代式公寓中傳統空間的再構成
4.公寓,改變習慣的實驗室
5.獨特的韓國式公寓的生活樣式
第八章、在公寓大樓中的社會關係
1.公寓大樓:老人與年輕人們
2.公寓大樓:女性的領域
3.公寓大樓:是否是被監視中的安逸居住?
結論:公寓大樓與蜉蝣都市
- Dec 12 Wed 2007 16:22
The Myth of R.O.A.(Republic of Apartment)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