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的出身,對韓國轉型正義帶來怎樣的挑戰?」這是「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台灣社會民主論壇」針對南韓朴槿惠的當選總統,所定出的有趣討論子題之一。
而這樣的討論提問中,至少隱含了三個命題:
一、朴槿惠的勝選與其父親朴正熙有關;
二、朴槿惠的勝選在「當下」可能反應韓國「轉型正義」的現狀;
三、朴槿惠的勝選在「未來」可能影響韓國「轉型正義」的發展。
關於第一個命題:
對朴槿惠來說,朴正熙的「維新獨裁」當然是個包袱,但其主政時期「經濟發展」的成長成果(或說想像經濟開法與朴正熙領導有關),卻是可能的助力。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比較」來的,因此還是得先釐清比較的基準為何。我並不認為那些支持朴槿惠的韓國民眾在回想到朴正熙時,會想到的是「軍事獨裁威權統治」,他們想到的是「朴主政下,(經濟上)日子過得比較好」。而在整體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懷念起威權或獨裁統治者,是比較政治上的常例。若是要投給朴槿惠的人,回歸到過去的維新獨裁統治,我想是死也不會願意的。而眾人對朴正熙懷念的投射,或是在對現狀不滿之下對過去的追念(其實很多都是刻意遺忘後剩餘的記憶或是錯誤的記憶),其實只是對現狀的不滿,而不是真的瞭解或知道朴正熙。
關於第二和第三個命題:
其實這兩個命題反射出來的是台灣目前對於韓國「轉型正義」的理解狀況:認為韓國的「轉型正義」比台灣做的好,並且認為朴槿惠的當選是轉型正義的危機。
這兩個命題的前提假設是:許多人將韓版的「轉型正義」視為成功案例,而台灣是相對失敗的。因為在韓版的轉型正義之個案之中,找出了加害者;但台版的至今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或沒有官方公定的加害者)。但事實上,在我們熟知的韓版「轉型正義」案例中,其實並不包括對於朴正熙軍事獨裁的重新審判以及對日本強佔期間的親日派人士問題的探討。
關於韓國版的「轉型正義」
關於「轉型正義」的部份,朱立熙老師《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從韓國518到台灣228》一書,把518的過去史清算過程介紹的很清楚,值得參考。其實,在韓國「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這個詞用的很少,比起將 transitional justice 直接翻譯成韓文的「전환기의 정의 轉換期的正義」或是「이행기의 정의 移行期的正義」,韓國人常用的概念叫做「과거사 청산 過去史清算」。光從慣用名詞中,就可以發現雙方想要達成的目標與目的或許就有些差異。
從歷史制度論的比較觀點出發,我曾經與高麗大學池恩周博士在韓國的『國際政治論叢』發表過一篇名為〈新興民主過去史清算的政治動學:以韓國和台灣為例〉的文章。我們認為,新興民主化國家在通往民主化的過程中,「軍方」是否完全退場,以及主張過去清算者是否「掌握國會多數」,將影響到過去史清算的成果。
路徑依循下的「轉型正義」成果
以南美的例子來看,軍方仍舊在實際政治上有影響力,使得對於過去史的清算有所限制;而台、韓軍方的完全退場,使得「轉型正義」的要求得以出現。然而台灣積極主張清算與找尋加害者的政治精英(民進黨),並沒能在國會中取得多數,因此出現與韓國截然不同的結果。但相反地,韓國的例子中,盧泰愚時期(舊保守政黨)開始進行補償與真相調查,金泳三時期(新保守政黨)開始道歉並處罰加害者,都是行政與立法皆為同一政黨所掌握之下來進行,因此結果也依照執政者的要求來達成。
而就台灣的例子來說,由於認真想要追究暴力加害者的團體或政黨,始終無法成為國會多數,因此雖然在社會壓力之下,對於受害者已立法予以補償與賠償,但是對於誰是加害者,至今仍無法透過行政指導立法的過程來予以明確界定。這是台、韓在「五一八」和「二二八」真相調查與責任追究上最大的不同之處。
關於朴正熙的「過去史清算」
但在韓國,轉型正義的成果其實並非全面的達成,而是有限的成果。亦即,並非在所有過去史的課題上都能得到像是清算「光州民主化運動」的成果。回過頭來看,對於朴正熙的責任追究部份,由於朴正熙遭到槍殺,並且其後馬上爆發光州民主運動,因此對於維新獨裁的過去史清算,沒有辦法被排入政治議程之中。倒是在追究反帝獨立運動時期,親日派問題的大脈絡之下,朴正熙是否是「親日派」的過去史清算,卻一直被列入政治議程之中。而親日派問題是金大中之後,特別是盧武鉉時期所強調的部份。
但金大中時期遇到亞洲金融風暴無暇於清算過去;盧武鉉主政時先是面臨國會少數,後來面臨黨內路線爭議,在立法上也沒辦法完全支持對於親日派的清算。再加上,現在保守勢力支持者中,部份的財團與人士,甚至是媒體,其實就是被點名過去因為透過「親日派」的角色,才獲得今日的財富與地位。是以在韓國社會,由於會影響到現存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對於「親日派」的過去史清算,面臨到相當大的考驗。目前韓國對於親日派的過去史清算成果,最終是由主張應該進行清算者整理出一份民間報告書(『親日派人名辭典』),但其報告內容卻無法獲得全體國民一致的認同,甚至至今連「何謂親日派」的定義,仍舊在爭辯當中(其中一個爭辯之處就在於何種階級以上的警察與軍人會被歸類為親日派。因為,按照職級的劃分,可能一下子就將朴正熙打入親日派的名單之中)。
朴槿惠的當選與韓國的「轉型正義」
從路徑依循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轉型正義」(或過去史清算)其實是一個牽涉到行政與立法之間互動的政治結果。而在韓國,關於朴正熙歷史定位的處理本來就未曾列入以「國家機關」之力來追究與清算的對象過。因此,不能說是轉型正義的失敗或回頭,只能說是如實的反應了既存的現狀。
就我個人的理解與觀察,朴槿惠的勝選是結構的因素而非個人因素。亦即保守派與進步派的對決架構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性別與出身的影響力其實沒那麼明顯。但就算是如此,朴槿惠的當選,是否能說這就是反應民眾對於韓國轉型正義的理解中,不需要去清算與追究朴正熙的過去史責任?或是說在未來朴槿惠主政之下將美化與合理化朴正熙的作為?
我想答案並非如此。
一來,朴槿惠在競選期間,針對過去史的提問已經明快的道歉,就表示朴槿惠深知這個議題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力;二來,在國會選舉中,進步派不是沒有獲得過半席次的機會,這都是箝制了朴槿惠新政府主動修正其父親形象的能力。雖說,保守派媒體極有可能主動逢迎,用某些方式來表彰朴正熙的政績,但那卻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留言列表